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景观研究探析*

2021-07-13 09:38
南方农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川西餐饮景观

杨 勉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研究背景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的战略目标后,全国乡村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成都自2017年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以来,提出了多个与川西林盘相关的保护修复办法,川西林盘的发展与保护正式进入建设高潮,并在2018年提出《2018年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制定了在5年内完成1 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近几年对川西林盘的聚落发展与保护工作可谓是如火如荼。

从旅游发展来看,川西林盘聚落想要真正意义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产业是其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立关系中的平衡点[1],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引入是必然趋势[2]。

从林盘形制来看,蔡军等人将林盘要素归纳为林、田、水、宅,“青瓦、白墙、竹影”是林盘的农居景观特色[3]。川西民居的“宅”由民居建筑与院落构成,作为川西林盘的要素之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业态雏形,不仅可提供第二产业的制作空间,更是可以作为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第三产业空间形态。餐饮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相关研究者认为餐饮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市场视角[4],而Cohen等人认为在餐饮方面的游客作为一个旅行者,在环境中更多的是在寻求其本质上的视觉愉悦[5-6]。从现有的林盘旅游目的地的餐饮空间来看,因地制宜地利用其“林”与“宅”的特点,餐饮空间的范围不仅是局限在室内空间中,还有是在民居院落,甚至是公共林地空间中进行展开,且广受大众喜爱。本研究就川西林盘中的户外餐饮空间环境为研究内容,进行有关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环境的相关研究探讨。

2 川西林盘研究现状

2.1 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一词,广义上是指由景观聚落单元关联形成的林盘群落风貌,包含了这些景观单元通过不同形式及数量组合形成的聚落和周边农田;狭义上是指由乡村的道路、水系、大田、宅院、林木等资源有机构架的具有其独特文化基质、生态结构及空间组织的平原村落景观[7]。它是由林、水、田、宅共同构成的最小聚居体,具有不可再分性[8],其稳定的生态结构奠定了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基础,数千年来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蜀民便是在川西平原这片沃土上,将川西林盘的文化与历史不断传承至今,川西林盘成为了蜀文化与各地移民文化的载体。

2.2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研究现状

作为成都亟需保护和传承的物质文化形态,各界学者对其也作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关于林盘的保护与发展,周娟等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林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提出保护策略,以改善林盘的人居环境[9];张芳瑜等提出了从村民自身对林盘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出发,对林盘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了聚居与非聚居林盘模式[10];孙大远认为林盘经济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途径[1];方志戎从林盘文化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绿色多功能集约化的林盘聚落,优化林盘功能和生活模式[11]。其中,还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通过规划方案提出了林盘聚落的具体改善途径与方法,如杨俊国从村民需求角度,对林盘公共空间从可达性、舒适性、功能复合性、文化融合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强林盘活力[12];黄洋从保护与传承传统农耕文化角度,对林盘聚落进行了规划设计等[13]。孙大江提出了传统川西林盘空间图式语言的基本空间单元包含26种图式,并总结归纳了15种林盘的组合形态[7],通过林、田、水、宅的共同演绎形成了川西林盘的整体空间形态。

川西林盘是遵循“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与成都平原水系共同构建的川西地区特有的农耕环境,历经千年,为成都平原的大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兴衰变化,如今再次被提到重要位置。研究者们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总结出林盘的任意空间形态都和景观生态学所提出的建设方法不谋而合,同时对林盘的发展建议,也不再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更趋于“三产”联动,农业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模式。

3 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发展建议

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餐厅为了迎合游客用餐需求与消费体验,在餐厅的景观环境方面进行了重要设计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甚至近年来“网红”餐厅层出不穷,为餐饮市场创造了巨大影响力。而川西林盘作为地域文化特色性很强的乡村形态,在其户外餐饮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方面,不能只考虑市场的即时需求而大肆打造所谓的“异国网红”风格主题餐厅,更要考虑林盘的文化背景与地方资源特色。在此,从林盘保护的角度,为其户外餐饮空间的景观营造围绕生态、产业、社会发展三方面,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

3.1 户外餐饮空间形态

户外餐饮空间作为游客介入的休闲活动空间,在规划与设计之初便应该考虑餐饮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林盘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林盘智慧之下寻求其平衡点。对传统林盘的活化运用需全面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在林盘聚落的原有肌理之上,对于生态较为脆弱的区域以生态保护为主,合理高效地利用好宅院本有的院落空间(见图1)、林盘聚落中的林下公共空间(见图2),在不破坏农耕用地的基本条件下,通过景观设计方法,利用农田空间(见图3)形成户外餐饮空间的基本空间形态。做到对林盘生态保护的同时,将林盘的传统形态与现代旅游相融合,利用其自然空间本底形成“美田弥望、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极具地域特色的餐饮空间环境。

图1 林盘院落空间

图2 林下公共空间

图3 农田空间

3.2 户外餐饮空间文化

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传承是不容忽视的,不仅是对川西林盘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乡村文化,增进彼此了解,缩小彼此间的差异的重要因素。对此,在空间环境的陈设装饰过程中,需要对本土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合理运用现有资源条件,就地取材展现地域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将地域性文化在空间中呈现,才能从文化层面让林盘更加独树一帜,而非千篇一律的“面子工程”。对地域元素的艺术化处理,如将道明村“竹”文化产品做成艺术陈设(见图4),竹里餐厅将竹材直接用作各类餐饮导视系统(见图5),或者是将传统农耕设施作为陈设展品(见图6)达到可观、可赏、可参与、可教育的景观小品,都是对地方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探索并进行艺术化处理与应用的好方法,广受人们喜爱。

图4 道明村竹编小品

图5 竹里餐厅导视牌

图6 斑竹林景区景观小品

3.3 户外餐饮空间意境

川西林盘的茂林修竹、美田绕屋,充满诗意的田园景观,其因水成田、因院成林的特点成就了“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空间意境,加之成都天府之国的安逸闲适之情,造就了川西林盘的整体意境。在进行户外餐饮空间的意境营造时,切忌刻意与刻板地去迎合市场短时性的“流行”,而弱化了川西林盘的场所精神。肥沃的良田、俨然的屋舍、繁茂的桑竹都是林盘的空间意境,奔跑的小孩、纳凉的老人都是川西林盘的生活意境。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使得传统生活与旅游产业相互作用,才能让整体林盘更加全面彰显其社会价值。

4 总结

从目前关于川西林盘的相关研究来看,前人的研究都围绕着川西林盘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林盘文化、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并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引入新的产业模式来适应市场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林盘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综合发展研究,对林盘户外餐饮空间的设计思考进行的深度研究相对匮乏,还缺乏对于餐饮活动空间的户外景观设计的学术认知。而餐饮产业作为林盘发展旅游业的必要需求产业,在保护林盘的基础上提高户外餐饮空间景观性,创造多方面价值的方法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以传统林盘的保护为基础,以川西林盘户外餐饮空间的景观营造为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无论是对传统林盘的保护与发展,还是对当代新聚落的林盘餐饮空间景观建设和林盘旅游业的创新发展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川西餐饮景观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可怕的餐饮外卖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岁月尽川西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正宫 塞鸿秋 川西毕棚沟 秋日览奇(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