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

2021-07-21 02:28晏宇杭卢丽洁周永峰吴清华王升菊朱兴龙饶华楠
中草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欧前胡素香豆素

晏宇杭 ,卢丽洁 ,周永峰 ,吴清华 *,王升菊 ,朱兴龙 ,饶华楠 ,裴 瑾 *

1.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137

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白芷是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1]。川白芷作为白芷药材中的主流商品之一,其商品量大、质优[2],年产量可达全国总产量的50%[3]。饮片切制作为中药饮片生产的重要一环,所形成的切制方法不仅是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集成,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4-5]。此外,饮片颜色作为饮片品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在白芷饮片质量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6]。探究切制方法对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及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对实现川白芷饮片质量的综合评价,建立健全川白芷饮片切制加工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具有重要意义[7]。

目前,有关白芷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面虽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8-12],但在川白芷饮片的生产过程中,仍缺乏对指标性成分测定及饮片颜色考察的系统性研究。经课题组前期查阅相关文献及对川白芷道地产区四川遂宁的实地考察可知,不同切制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13-14],川白芷目前存在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加工的现象,其中产地趁鲜切制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但其饮片数量相对较少,药企及市场的认可度目前相对较低;而传统切制方法沿用时间长,普及面广,其饮片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其操作过程繁琐,费工费时。因此,针对川白芷切制过程中的不足,如何优化切制方法,是目前川白芷饮片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5-16]。

本实验采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对川白芷饮片的切面颜色进行测定;应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白芷质控成分的描述及相关文献考察,优选出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欧前胡素5种香豆素类成分[17-21],建立可同时测定以上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以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上述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作为川白芷饮片质量的评价指标,从川白芷饮片外观色泽和药效成分含量2方面对川白芷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川白芷适宜的切制加工技术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本实验研究用川白芷为课题组于2019年7月采集于川白芷道地产区四川省遂宁市川白芷科研示范基地,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裴瑾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的根。欧前胡素(批号CHB180315)、异欧前胡素(批号 CHB180903)、佛手柑内酯(批号CHB180713)、花椒毒素(批号CHB180302)、珊瑚菜素(批号CHB190220)对照品均购于成都克洛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分数经HPLC检测均≥98%。水为超纯水,甲醇、乙腈、甲酸均为色谱纯,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提取样品所用无水乙醇及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

1.2 仪器

Ulti Mate 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 μm);KQ 500D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D6M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DHG-924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善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ZDH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BP210S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SQP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SCQHW型计重电子秤,昆山巨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尼康(Nikon)D7500单反相机,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川白芷的切制

2.1.1 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本实验开展前期,课题组将采集的川白芷样品(已将个头过大、过小的川白芷去掉),分为3组,每组3份,每份约3 kg,烘箱进行干燥,干燥至恒定质量(2次间隔1 h所称质量之差小于0.03%药材鲜质量时的质量),而后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0832水分测定法中第四法(甲苯法)对9份川白芷粉末含水量进行测定,计算9份川白芷药材干质量,以干质量对9份川白芷药材的平均干货得率进行计算,为31.83%,遂将31.83%作为本实验川白芷干货得率对川白芷新鲜时的水含量进行计算,并以川白芷新鲜时的含水量为100%,对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不同含水量进行研究。川白芷含水量计算公式如下。从公式可以看出,如需对川白芷含水量进行控制,只需将川白芷干燥后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即可。该含水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可行性。

含水量=(M1-M2)/M1=[m1(1-0.318 3)-(m1-m2)]/m1(1-0.318 3)=(m2-0.318 3m1)/0.681 7m1

M1为川白芷新鲜时的水含量,M2为川白芷干燥过程中的失水量,m1为川白芷新鲜时的质量,m2为川白芷干燥后的质量

2.1.2 川白芷切制处理 川白芷自坝地沙质土壤中采挖全根后,抖去泥沙,除去茎叶及须根,将个头过大、过小的川白芷去掉,分为A、B 2组,每组4份,每份50 kg;A、B 2组分别采用产地趁鲜切制方法与传统切制方法进行处理,其中A组川白芷切制前期含水量采用“2.1.1”项下含水量测定方法进行控制,B组川白芷切制前期先干燥至恒定质量,再采用蒸透、闷润等软化方式进行软化处理;以上川白芷均采用大型中药材超薄全自动切片机进行切制,切制厚度均为2 mm;切制饮片均采用50 ℃热风进行烘干,而后按照随机取样原则对8份川白芷饮片进行样品收集,每份川白芷饮片样品均不低于5 kg;以上川白芷的干燥、软化、切制均由彭州天地网中药材有限公司协助进行,样品详细处理信息见表1。

表1 川白芷切制处理信息Table 1 Cutt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of A.dahurica

2.2 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测定

实验前首先按随机取样原则分别抽取经不同切制方法处理的川白芷饮片,将其表面的尘粒去掉;其次在角度一致(相机镜头镜面平行于拍摄界面)、背景一致(摄影白色卡纸作为背景)、光线一致(LED长条灯板作为光源)的情况下采用尼康(Nikon)D7500单反相机(全自动模式)对川白芷饮片进行图像采集;而后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中利用颜色取样器工具对饮片切面RGB色度值进行提取[22],共提取12次,提取完毕后通过转换颜色的表示模式以实现RGB色度值与Lab色度值的转换,最后求取平均值。

2.3 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定质量的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花椒毒素662 μg/mL、佛手柑内酯498 μg/mL、欧前胡素613 μg/mL、珊瑚菜素494 μg/mL、异欧前胡素51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若干配制成2份质量浓度分别为33.10、24.90、91.95、49.40、25.50 μg/mL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每份10 mL。精密吸取其中1份混合对照品储备液0.02、0.04、0.2、1、2、10 mL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制成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用以线性关系考察。混合对照品溶液在注入液相色谱仪前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所有对照品溶液均在4 ℃条件下储藏。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干燥(含水量<14%)粉末(过3号筛)0.5 g,精密称定,置于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50%乙醇溶液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500 W,频率40 kHz)1 h,取出,放冷后加50%乙醇溶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15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所有供试品溶液均在4 ℃条件下储藏。

2.3.3 HPLC测定条件 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0~10 min,10%~25%乙腈;10~30 min,25%~45%乙腈;30~45 min,45%~65%乙腈;45~47 min,65%~10%乙腈;47~50 min,10%乙腈;体积流量为1.5 mL/min;进样量为15 μL;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54 nm。色谱图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 (A) 与白芷样品 (B) HPLC图 (254 nm)Fig.1 HPLC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 (A) and A.dahurica sample (B) at 254 nm

2.3.4 线性关系考察 将“2.3.1”项下制备的不同质量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3.3”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15 μL,测定峰面积。以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各成分的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分别为花椒毒素Y=9599X+721,r=0.999 9,线性范围0.066 2~33.10 μg/mL;佛手柑内酯Y=7158X+378,r=0.999 9,线性范围0.049 8~24.90 μg/mL;欧前胡素Y=7949X+1322,r=0.999 9,线性范围0.183 9~91.95 μg/mL;珊瑚菜素Y=4497X+390,r=0.999 9,线性范围0.098 8~49.40 μg/mL;异欧前胡素Y=6707X+237,r=0.999 9,线性范围0.051 0~25.50 μg/mL,结果表明,5种香豆素类成分在各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考察 精密吸取“2.3.1”项下另1份混合对照品储备液15 μL,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各香豆素类成分的峰面积,计算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1.32%、0.44%、0.07%、0.08%、0.11%,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考察 精密称取供试样品(川白芷7)粉末1份,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按“2.3.3”项下色谱条件分别在0、3、6、9、12、24、48 h进样15 μL进行分析,测定各香豆素类成分的峰面积,计算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17%、0.10%、0.06%、0.27%、0.3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

2.3.7 重复性考察 精密称取供试样品(川白芷7)粉末6份,每份0.5 g,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15 μL进行分析,测定各香豆素类成分质量分数,计算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质量分数的RSD值分别为1.79%、0.71%、0.54%、0.63%、0.65%,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3.8 加样回收率考察 精密称取已知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的供试样品(川白芷7)粉末6份,每份0.25 g,分别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溶液,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15 μL进行分析,各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结果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5%、99.12%、103.85%、100.40%、102.33%,RSD分别为1.23%、0.79%、0.63%、1.30%、0.28%。

2.3.9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不同切制方法下经干燥所得川白芷饮片粉末3份,每份0.5 g,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15 μL进行分析,记录以上川白芷样品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5种香豆素类成分在供试品溶液中的质量浓度;再以3份平行样品中这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计算各川白芷饮片粉末中这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同时,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0832水分测定法中第四法(甲苯法)对各川白芷饮片粉末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并以干质量表示各川白芷样品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主观肉眼观察下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处理所得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明显不同,产地趁鲜切制饮片切面颜色整体偏黄,传统切制饮片切面颜色整体偏淡黄。采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对以上川白芷饮片的切面颜色进行客观分析,测定结果的颜色明度(L)值越大,颜色越白[23]。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不同切制方法处理所得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明显不同,产地趁鲜切制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普遍低于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

表2 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测定值Table 2 Color measurement value of cutting surface of A.dahurica decoction pieces

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不同含水量鲜切与传统切制过程中不同切制方法处理所得川白芷饮片在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欧前胡素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的白芷质量控制成分,质量分数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0.080%,从所测8份川白芷饮片结果中可看出,各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欧前胡素质量分数按干燥品计算均在0.107%~0.180%,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除欧前胡素外,其余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也有所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的测定 (±s , n = 3)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five coumarins and their total amount in A.dahurica decoction pieces (±s , n = 3)

表3 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的测定 (±s , n = 3)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five coumarins and their total amount in A.dahurica decoction pieces (±s , n = 3)

同一列内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same lowercase letters within th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样品 含水量/% 质量分数/(mg·g-1)佛手柑内酯 花椒毒素 异欧前胡素 珊瑚菜素 欧前胡素 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川白芷1 6.00 0.274±0.003c 0.191±0.001f 0.424±0.005f 0.771±0.007h 1.069±0.011g 2.729±0.026h川白芷2 5.90 0.274±0.001c 0.224±0.001e 0.606±0.002b 0.858±0.005d 1.649±0.002b 3.611±0.009c川白芷3 4.80 0.246±0.001d 0.138±0.001g 0.612±0.005b 0.899±0.006b 1.546±0.009d 3.441±0.021e川白芷4 4.71 0.277±0.002c 0.335±0.001b 0.540±0.007c 0.839±0.006e 1.563±0.013c 3.554±0.027d川白芷5 6.11 0.276±0.001c 0.233±0.000d 0.527±0.003d 0.815±0.004f 1.411±0.007f 3.263±0.014f川白芷6 6.13 0.188±0.001e 0.117±0.000h 0.514±0.003e 0.795±0.003g 1.468±0.005e 3.082±0.012g川白芷7 6.91 0.388±0.001a 0.557±0.004a 0.608±0.004b 0.888±0.003c 1.793±0.004a 4.234±0.013a川白芷8 5.43 0.341±0.001b 0.295±0.002c 0.667±0.001a 0.978±0.001a 1.802±0.002a 4.082±0.003b

3.1 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不同含水量鲜切的比较

本实验对不同含水量鲜切的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L值进行比较发现,川白芷2(含水量为50%时切制)、川白芷3(含水量为70%时切制)、川白芷4(含水量为100%时切制)三者切面颜色相近,均较川白芷1(含水量为40%时切制)白,表明不同含水量鲜切对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具有一定影响。

在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的分析测定中,相比于川白芷4,川白芷1中仅佛手柑内酯含量与川白芷4无显著性差异,其余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均显著低于川白芷4,其中花椒毒素含量低43.13%、异欧前胡素含量低21.58%、珊瑚菜素含量低8.10%、欧前胡素含量低31.58%、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低23.21%;川白芷2中佛手柑内酯含量与川白芷4无显著性差异,仅花椒毒素含量比川白芷4低33.27%,其余3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均显著高于川白芷4,其中异欧前胡素含量高12.22%、珊瑚菜素含量高2.27%、欧前胡素含量高5.52%、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高1.61%;川白芷3中3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均显著低于川白芷4,其中佛手柑内酯含量低11.24%、花椒毒素含量低58.83%、欧前胡素含量低1.04%、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低3.17%,其余2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川白芷4,异欧前胡素含量高13.32%、珊瑚菜素含量高7.14%。

此外,川白芷在不同含水量鲜切过程中虽川白芷4(含水量为100%时切制)更加简易、节能,但该方法所切制川白芷饮片大多切面不平整,川白芷3(含水量为70%时切制)亦同,不利于川白芷饮片在药材市场的流通及销售。因此,川白芷2,即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为较适宜的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方法。

3.2 传统切制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及软化方式的比较

3.2.1 干燥方法的比较 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前期的干燥方法主要有晒干、炕干、烘干等[24-25],根据周冰的研究结果[26],本实验采用晒干、炕干、烘干(50 ℃)等干燥方法对川白芷进行处理,并比较以上3种干燥方法对川白芷饮片质量的影响。在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测定分析中,川白芷6(炕干)、川白芷7(烘干,50 ℃)二者切面颜色相近,略白于川白芷5(晒干),表明传统切制过程中不同干燥方法对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影响较小。

川白芷7在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上均显著高于川白芷5、川白芷6,其中佛手柑内酯含量高40.75%、106.95%、花椒毒素含量高138.89%、376.49%、异欧前胡素含量高15.47%、18.24%、珊瑚菜素含量高8.88%、11.70%、欧前胡素含量高27.01%、22.13%、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高29.77%、37.40%,表明川白芷7,即烘干(50 ℃)为川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切制前期较为适宜的干燥方法,这与川白芷饮片实际生产过程中饮片生产企业多采用烘干对药材进行干燥处理的现象相契合,同时也与周冰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26]。

3.2.2 软化方式的比较 川白芷7(蒸透软化15 min)与川白芷8(闷润软化2 d)之间进行比较,川白芷7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低于川白芷8,表明川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闷润软化可使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增白。

川白芷7中除欧前胡素含量与川白芷8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均与川白芷8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异欧前胡素含量、珊瑚菜素含量比川白芷8低8.83%、9.20%,佛手柑内酯含量、花椒毒素含量、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比川白芷8高13.99%、88.84%、3.71%,表明蒸透软化对川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影响较小,而闷润软化易使川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损失,降低川白芷质量。

此外,川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虽闷润软化所得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更白,但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中药材产业及饮片生产企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因此,川白芷7,即蒸透软化15 min为川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较为适宜的软化方式。

3.3 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的比较

川白芷2(含水量为50%时切制)、川白芷7(烘干,50 ℃,蒸透软化后切制)分别为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及传统切制过程中较为适宜的切制方法,故对川白芷2、川白芷7饮片切面颜色和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进行比较分析。川白芷7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高于川白芷2,且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川白芷5~8)的L值均普遍高于产地趁鲜切制川白芷饮片(川白芷1~4)的L值,表明传统切制的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更白。

川白芷7中除异欧前胡素含量与川白芷2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均显著高于川白芷2,其中佛手柑内酯含量高41.62%、花椒毒素含量高148.96%、珊瑚菜素含量高3.45%、欧前胡素含量高8.73%、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高17.24%,表明川白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传统切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4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为进一步综合评价不同切制方法对川白芷效应成分的影响,对已测定的5种香豆素类成分进行PCA,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对特征值及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处理以更好地让各主成分因子解释各变量。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2.736、1.972,特征值贡献率分别为54.716%、39.440%,二者累计贡献率达94.156%,说明前2个因子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不同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的内在质量,故选取前2个主成分进行分析。

各香豆素类成分载荷见表4,载荷绝对值大于0.5者表明主成分与指标相关性较高,正、负号表示正相关与负相关[27]。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欧前胡素在PC1上有较高载荷,说明PC1主要反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欧前胡素等香豆素类成分的信息;同理,PC2则主要反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的信息。PC1、PC2包含了全部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信息。

表4 旋转变换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le 4 Factor load matrix after rotation transform

采用2个主成分对川白芷饮片的不同切制方法进行评价。以各主成分因子得分与特征值贡献率,计算川白芷饮片不同切制方法的综合评分(F),则F=0.547 16F1+0.394 40F2,结果见表5。由综合评分可知,F值由高到底依次为川白芷7(烘干,50 ℃,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川白芷8(烘干,50 ℃,闷润软化2 d后切制)>川白芷2(含水量为50%时切制)>川白芷3(含水量为70%时切制)>川白芷4(含水量为100%时切制)>川白芷5(晒干,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川白芷6(炕干,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川白芷1(含水量为40%时切制),与前文分析结果趋于一致。

表5 不同切制方法处理所得川白芷饮片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结果Table 5 Comprehensive scoring results of five coumarin components content of A.dahurica decoction piec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cutting methods

3.5 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在川白芷饮片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中,欧前胡素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白芷的质量控制成分,其余4种香豆素类成分也均为白芷的药效成分。故将欧前胡素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与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进行相关性分析。

首先将8份川白芷饮片L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并调整对应欧前胡素含量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的顺序,其次以L值由高到低排列的样品编号为X,8份川白芷饮片L值、欧前胡素含量、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为Y,分别计算三者的直线性趋势;再计算L值与欧前胡素含量,L值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之间的相关性。8份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Y)直线回归方程为Y=-5.258 5X+74.704,r=0.882 4;欧前胡素含量(Y1)直线回归方程为Y1=-0.057 3X+1.795 4,r=0.355 1;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Y2)直线回归方程为Y2=-0.106 1X+3.977,r=0.274 7。

本实验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对8份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与欧前胡素含量、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8份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与欧前胡素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8(P>0.05)、0.448(P>0.05),总的趋势为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越白,欧前胡素含量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越高。此外,欧前胡素含量占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39.17%~47.63%,为5种香豆素类成分中的主要成分,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P<0.01)。结果见图2。

图2 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欧前胡素含量及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之间的相关性Fig.2 Correlation between color of cutting surface of A.dahurica decoction pieces and content of imperatorin and total of five coumarin components

4 讨论

川白芷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为四川遂宁自明代由杭州引种杭白芷而得,有着600多年的栽培历史[28],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饮片切制方法。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鼓励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并允许生产企业采购产地趁鲜切制的中药材。故本实验以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对川白芷进行切制处理,并针对产地趁鲜切制及传统切制过程中不同含水量鲜切、干燥方法、软化方式等关键操作单元开展相关研究,以阐明切制方法对川白芷饮片质量的影响并探寻适宜的川白芷饮片切制方法。

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以川白芷含水量为50%时切制为较适宜的川白芷饮片鲜切方法,产地趁鲜切制虽具有简易、节能、环保等优点[29],但所切制的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整体偏黄,形成层环周围颜色加深,且药材在采挖后若不及时切制极易腐烂,故在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需药农与饮片生产企业对接,以避免药材采挖后的腐烂问题[25]及饮片在药材市场的销售问题。川白芷传统切制过程中较适宜的切制方法为川白芷烘干(50 ℃),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虽切面颜色更白,佛手柑内酯含量、花椒毒素含量、珊瑚菜素含量、欧前胡素含量、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更高,但切制过程繁琐,费工费时[29],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略呈正相关,表明传统的白芷饮片质量评价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白芷饮片的质量要求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综上分析,给出如下建议:①以切制过程简便、节能、环保为目的,建议在药农与生产企业实现对接的情况下将川白芷干燥至含水量50%时切制,该方法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符合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所切制的川白芷饮片切面较为平整,欧前胡素含量位列第3,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位列第3,PCA综合评分位列第3,但其切面颜色的L值位列第6,颜色较差。②以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更白、欧前胡素含量更高为目的,建议先将川白芷烘干(50 ℃),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该方法切制的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的L值位列第2,欧前胡素含量位列第2,5种香豆素类成分总量位列第1,PCA综合评分位列第1,但在该切制方法中,增加了软化环节,切制过程相对繁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欧前胡素香豆素
欧前胡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一测多评法测定无硫和低硫白芷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欧前胡素对Aβ1-42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欧前胡素下调MCL-1提高口腔鳞癌干细胞顺铂敏感性实验研究
HPLC法测定辛芳鼻炎胶囊中新橙皮苷、柚皮苷、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欧前胡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