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评价研究

2021-07-26 03:43林景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评价者评价活动

文/林景

一、制定学校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方案包括学校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学校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评价结果的表述四个部分。

(一)确定学校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对学校的评价,一般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导中心组织和完成。行政部门评价指导中心可以根据当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同进度、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要求、学期或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实施重点来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一句话,就是要依据当地实情和被评价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切忌不加考察地一刀切、千篇一律或盲目照搬照套。

(二)学校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作为学校评价操作的实际形式表现,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由评价的主要内容来决定。

1.学校自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被评价的学校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自评,来发现自身的得与失,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为今后的努力确定新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参照评价的体现。

2.问卷调查。由于工作特点的制约,参与学校评价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往往不能实际介入学校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对各个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评价的信息资料掌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可信度。为此,在实际评价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多层面了解被评价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是实现真实评价的必要手段。

3.现场审议。所谓现场审议,是一种对学校在课程实施前与后,关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进行现场分析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是评价者们在通过实地考察、实地取证、活动观摩、与被评价者近距离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分析、交流、讨论并最后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这种通过现场审议的方式对开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进行评价,是当前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4.交流访谈调查。所谓交流访谈调查,就是由行政部门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导中心主持,随机抽选一些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就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效果等有关具体问题进行集体访谈调查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有利于评价者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相互质疑等手段开阔视野;有利于每个参加座谈答疑者能够畅所欲言。

(三)学校评价操作程序

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一般性操作程序是:制定评价细则——组成人员——实地考察取证——初步审议——座谈反馈——形成最终评价。

(四)学校评价结果表述

任何一种评价,都要有结果体现。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对学校进行排次,而在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校评价结果的表述既要对被评价学校在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成绩作出充分的肯定,也要指出被评价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评价结果的表述形式,可以采用具体直观的量化分值和措辞简洁明确的质性评定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二、保证学校评价内容的系统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过程评价更为重要。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判断,找出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突出的个性表现,特别是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应当及时地表扬:“你的想法实在是太棒了”“你做得很好”等激励性的语言或者一个满意的微笑、信任的眼神、亲切的手势甚至是一句幽默的回答,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动力。

2.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其实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主要是主题活动前一阶段结束之后,下个阶段开始之前,师生的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是活动结束之前学生对这个活动情况的反馈。阶段性评价是具有面对学生的阶段总结,往往带有结论性[2]。

为保证学校评价内容系统性,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阶段性评价都应该和学生活动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对活动保持关注,不断反思,增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提高学校评价手段的丰富性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性的特征,所以在选取评价手段时要注意丰富性。

(一)教师反省式的自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具有动态性特征的,这就决定了其评价体系也应该以动态性评价为主。教师在反省式自评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可以从选题、对重要问题的预设、教学目标和定位、教学指导方案、指导学生的方式等方面去做反省式的自评。

2.实施阶段:可以从指导学生拟定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准备、搞好活动、展示活动成果,以及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总结与交流阶段: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活动成果的展示、师生关系的和谐等方面进行自我的评价。

(二)学生直观式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方。所以在每一个专题研究结束后,为了让教师自己得到更好、更有价值的反馈,可以在学生中展开反馈性的评价。最直接、最有效、最全面的学生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所以问卷的问题设置也应当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动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施评价的目的。

学生直观的评价方式,让教师对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有一个更直接的反馈,从而促进了教师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切感觉,为接下来要开展的活动能够有更好更充分的准备。

(三)家长反馈式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动起来、走出去的学科,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若要很好地开展活动,必须有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家长既然参与了活动,就理应成为这个活动中评价者。他们对活动的各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同样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家长反馈性的评价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自我的反思和成长也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方面、丰富性地提高学校评价手段,可以让我们的评价结果更有针对性、更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3]。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和建设环节的重中之重,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学校评价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小学生查漏补缺,优化教学指导的方案。

猜你喜欢
评价者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