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

2021-07-27 06:38党韦强杜尚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评估课堂教学教学

党韦强 杜尚荣

摘   要

课堂教学风险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传授知识和生成意义的过程中,由教学本身的问题或操作不当、理解不深入、带有个人偏好的选择等原因而引发的不幸结果或不幸事件。教学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统一于课堂教学风险。因此应遵循课堂教学风险的识别原则,识别课堂教学风险;根据课堂教学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课堂教学风险;本着服务教学的原则,管理课堂教学风险。

关键词

课堂教学风险  识别原则  评估流程  管理措施

关于课堂教学风险的研究较少且比较分散;为了系统深入研究,厘清来龙去脉,为课堂教学提供具有清晰可见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从识别、评估与管理三方面认识教学风险。

一、教学风险

1.教学风险的含义

风险指向未来,但风险不一定发生,它只是具有发生并造成威胁的可能性[1]。尽管风险客观存在,但是风险本身作为一种特殊倾向性的存在,属于外在客观存在。风险引申到教学中就成为教学风险,是个派生词。风险与课堂教学建立一定的实质性的关系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才是真正存在[2]。教学风险是人们基于客观的课堂教学现实情况作出的主观判断。风险未发生前,这种判断属于预设。若实际中真正发生的风险与预设一致,这说明预判准确。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教学风险种类识别错误,或者该教学风险尚未发生。课堂教学风险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传授知识和生成意义的过程中,由教学本身的问题或操作不当、理解不深入、带有个人偏好的选择等原因而引发的不幸结果或不幸事件。本文所指的教学风险仅限于课堂。

2.教学风险的类型

教学风险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教学风险所属的类别上。对教学风险进行分类,便于系统管理,同时也是认识教学风险的良好视角。根据教学风险是否容易被人察觉和感知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显性教学风险易观察,这为应对风险提供了明确导向,而隐性风险往往待到条件成熟时才显现。根据教学风险持续的时间划分为即时性风险、潜在风险。即时性风险发生的时间较短,应把握时机,运用艺术手段,有效处理。潜在风险不能准确预测何时何教学环节发生,这为教学风险的捕捉、评估以及后期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根据教学风险发生的教学环节划分为上课中的教学风险、作业布置的教学风险、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教学风险、教学评价的风险。由于备课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故此处没有将其列入。根据教学活动中组织者所运用的手段、方法、策略等,将教学风险划分为创新风险、技术风险、决策风险、合作风险、计划风险、艺术风险、管理风险、互动风险、等待风险、改变风险等。这些类型的风险划分比较系统,覆盖面相对较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何一种类型都可以认识教学风险,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风险需要结合事发当时的具体情形来辨别。

3.教学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教学作为社会存在,教学风险与其形影不离。由此得知,教学风险也是社会存在,存在于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这种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风险独立于人们的意识。无论人们承认与否,皆无法否认其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二,教学风险依赖于师生和教育措施。教学风险产生并发展于课堂,不存在没有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学风险。

(2)潜在性

关于教学风险的潜在性特征,庄友刚等人给出了自己看法[3],其大意是风险结果难以预测,风险结果具有长期性。笔者认为,同样风险存在于课堂教学。教学风险难以预测说明风险在时间和教学环节上何时发生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容易让人倦怠。毕竟预测教学风险产生的结果或由此引发的事件给参与者带来的影响以及何种程度的影响并非易事。风险的长期性说明风险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该过程考验着人们对教学风险的关切程度以及防微杜渐的能力。

(3)动态性

教学风险不同于商业风险,教师更倾向于凭借教学经验认识教学风险。教学风险处在动态变化中,不易被人们识别,加之人们认识教学风险本身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但是教学风险的发生不会因人们尚未准备充分、认识不足而不发生。因此,认识并应对教学风险,具有紧迫性,这是教学需要,也是对师生负责的需要,更是教育的使命。

(4)可控性与可转化性

教学风险具有可控性,有被预测和提前识别的可能。风险纵使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但只要采取措施有效,依然可以掌控在风险管理者手中。一切与之相关的风险不可控或者风险可怕论在实事求是掌握风险发生规律后,将会变得易于应对。教学风险同时也具有可转化性。应当转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方向,但这种可转化性与人们的动机、经验息息相关。同时须在人们化解教学风险的能力范畴之内处置风险。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才可能充分发挥教学风险的机遇性功能[4]。

4.教学风险的影响因素

教学风险来自于教学,据此从如下三方面认识影响教学风险的因素。

(1)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引导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艺术[5-6]等,会有意无意给教学带来风险如教师的教学设计、采用的艺术手段等都有可能成为教学风险发生的环节。教师的管理、决策等方面也会成为教学风险发生的地方。总之,教师是课堂教学风险管理者,肩负着管理教学风险的责任。

(2)学生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学习方案。在围绕学生展开的过程中,教学主体究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扮演,如何有效识别,有哪些潜在教学风险,哪些是一触即发式教学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面对。同时,作为学生应知晓主体地位的发挥不能以损害教师主导地位为前提,二者并行不悖。不能因为有教学风险的发生,就顾此失彼或者双双退缩。

(3)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将教师和学生无形中联系起来,这是导致教学风险发生的风险点。笔者认为,此处的教育中介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如果没有教育中介作用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就会孤立存在,失去意义。教育中介作为影响因素,师生共同受其影响。因此,应发挥好桥梁作用,不让教学风险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二、教学风险的识别

识别教学风险是应对教学风险在行动上的第一步。精准识别教学风险有利于缩小风险产生的范围和波及的人群。

1.识别教学风险的原则

精准识别风险的等级与类型,对有效处置教学风险来说至关重要。根据课堂教学风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提出教学风险识别需遵循的原则。

(1)积极主动

教学风险客观存在,这是识别教学风险的重要前提。走进课堂教学,用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与学生交流和畅谈,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

(2)及时处理

教学风险的发现者并非仅限于教师本人,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学管理者如教务工作者。最先发现教学风险苗头的人具有处理教学风险的先机,这是解决教学风险发生的黄金时间。先发现者先采取必要措施如观察教学风险的动向、发展趋势以稳住风险。

(3)不恐惧、不回避

风险犹如弹簧一样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教学风险对课堂教学效果、氛围、教学设计进程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是不可估量的伤害。这让风险参与者、管理者望而却步,产生畏惧心理。然而,风险是一把双刃刀。正是因为风险的发生才暴露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有改进的可能和空间,如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等。

2.识别教学风险的程序

识别教学风险,是教学任务使然,也是“生本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在参考有关研究[7]的基础上,试从如下三方面探索教学风险的识别。

(1)观察面部表情

任何教学风险的发生都会以一定的教学风险类型为依附。因此,应认识与把握教学风险发生的时机、教学环节等。学生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他们的困惑与不解最容易通过面部表情显现。但是这一过程却暗含许多教学风险点。学生表情凝重,眉头紧锁,一般来说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此时的风险已经产生并且比较沉重。这些看似不正常的学生课堂表现,为课堂教学风险类型的捕捉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观察行为反应

学生的外在行为承载着学生对教学风险的深刻反映,这也是外化于形的真实写照。这些外在行为主要表現有:①坐立不安。专心于课堂教学的学生,面部的表情总是与教师的节奏保持一致。一旦学生的思维没有跟随教师节奏,马上会有相应的行为产生。但需要分清楚的是,此时的反应是学生对问题的不解还是因教师讲解带来的教学风险而产生的外部情绪。若属前者,则应明确不属于教学风险的范畴,教师可视教学情况予以专门解释。若属后者,则应继续识别。②语言表达。学生急于知道问题结果而直接发问,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讲解或者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使用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程度。

(3)评价反馈

识别课堂教学风险要有问题意识和全局意识,明确教学风险类型后,风险识别者应做好应对准备。不违学时,教学风险处在什么样的时段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不要错失关键期,更不要滞后。否则,会为后期风险评估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识别教学风险注意事项

(1)有意识积累风险识别经验

教学风险的反馈贵在及时。教学风险的识别主要依靠自身教学经验,而这些经验更多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风险,对于尚未发生的教学风险却不能有效管控。因此,当这些风险发生时,应及时厘清风险的来龙去脉,准确识别风险的类型及产生的影响为后期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做好铺垫。

(2)重视学生参与教学风险的管理

学生是教学各环节的参与者。由他们参与教学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再合适不过,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高效地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因此,将学生纳入到教学风险的管控人员范畴,是明智之举。

三、教学风险的评估

教学风险评估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教学风险的预防和对已经发生的教学风险的控制进行评估。对教学风险进行预评估和评估,可为教学风险处置提供参考,而不至于对风险的发生束手无策。

1.风险评估指标

对教学风险的评估需要通过若干内在联系的指标来支撑。笔者根据教学风险的发生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的特殊性,特提出如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教学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

(1)风险意识

良好的风险意识表现为承认教学风险,并在风险发生时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学风险不会因为自身产生的影响大小而选择性地发生,也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忽视而消失。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者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对教学风险的一次预估。识别教学风险要具有相应的方法和准确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在数量上保持简约性,同时还要体现不同风险类型的全面性。准确是识别教学风险的前提,有效是识别风险的关键。准确识别为风险的应对提供了引导,有效是应对风险解决的针对性举措。风险的识别应群策群力,这是教学风险识别的应有之义。

(3)风险应对

教学风险发生时,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抓住时机,及时施策。不要等待风险产生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再采取措施。同时,这些措施需要达到解决课堂教学风险的目的。

(4)风险跟进

教学风险不应局限于眼前,还需要统筹考虑教学风险如何跟进。跟进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持续关注风险。事实上,当前一个风险结束时,后一个风险的发生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况且风险与课堂教学同在,只要有课堂教学存在的地方,教学风险的跟进就不能中断。

2.风险评估流程

参照教学风险指标体系,根据教学风险检查评估工作要求,在参考相关评审程序[8]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课堂教学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学校自查

自查有班级自查和学校自查,此处主要讨论学校自查。一是文本材料。主要包括制度汇编、围绕制度的具体案例等。二是思想认识。主要包括对风险地点管理、预评估与评估的认识等。教学风险发生于课堂,但对课堂教学风险的管理远非课堂。

(2)专家组评估

为充分利用好评估时间,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专家组会通常选择三种方式进行评估。一是查阅材料。主要包括本校的课堂教学风险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成立的领导小组、编制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事件等。二是参观课堂教学。随机抽取正在进行的一节课,此时教师如何引导预防、应对、化解教学风险等看得一清二楚。没有提前演练,又无法复制,增强了教学风险的真实性和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三是访谈。此处的访谈是通过前期查阅材料和观察课堂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而采取的方式。访谈对象除了师生外,还应有教务工作者。提问的问题也是针对前面没有解决或者不惑之处。总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印证,有效实现了对教学风险评估的全覆盖。

(3)整改完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阶段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查漏补缺。一是制度层面。做好教学风险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廢除那些已经过时、不再为教学所遵循的规章制度,及时更新旧制度中不完整、未与时俱进的部分如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等,及时建章立制,为健全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意识层面。教学风险管理倒逼教学改革,由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转变。掌握应对教学风险的主动权,提升风险本身、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是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9]的必备条件。三是行动层面。制度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完善终究需要通过教学来落实。如教师的不适当举例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应及时疏导与安抚,促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适当宣泄。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认真反思,分析研判,化解教学风险。如果效果显著,教学风险管理者也不能沾沾自喜,而应思考是否有改进空间,下次若在同样的情境下发生时是否有其他同类型的处理措施。

(4)“回头看”

由于迎检学校对专家组反馈的意见进行整改及取得实效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专家组将会在适当时机会再次深入迎检学校“回头看”。“回头看”的重心工作主要针对专家组对学校正式评估时提出的意见即在制度层面、意识层面、教学活动现场存在的问题。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回头看”并不是对正式评估时没有进行反馈的地方不再查看。由于此处专家组所要做的工作与上述整改阶段的内容重复,故不再赘述。

(5)出具评估报告

根据课堂教学风险评估需要,需对迎检学校出具风险评估报告。该报告主要分三部分。一是风险管理达标情况。它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风险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评审报告中后两部分的撰写。二是特色亮点。主要突出迎检学校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的不同之处。三是改进之处。分维度和深度两个视角从制度和教学两方面反馈,突出问题导向,指出并罗列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转化为应对课堂教学风险的具体实施,最终在制度和教学活动层面予以完善。

3.风险评估注意事项

(1)多种类型的教学风险可能会同时发生

某一类型的教学风险跟其他风险交织在一起,这为风险的解决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风险管理者应当对正在发生的教学风险全面识别。

(2)教学风险难以捕捉,但不是不能捕捉

教学风险不可能处在某个固定的静态的节点而不运动与变化,它在一定的情境下会上升为教学危险,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不愿面临的事情。教学风险理想状态是当教学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将其解决。

(3)需要做常态化评估准备

教学风险的评估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次简单的评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一轮评估结束后,还需要经过后期整改,必要时在大约半学年后“回头看”,重点针对前期在教学风险的预防和识别中存在问题,但是先前未发生的教学风险不应当被忽视,这才是全面看待教学风险的应然态度。此外,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部署下,迎检学校在每隔固定年限要接受新一轮的教学风险评估。

四、教学风险的管理

随着人们对教学风险研究的深入,关于教学风险的管理自然被纳入日常教学工作。教学风险充满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因此,管理对教学风险更有价值和意义。

教学风险管理是指针对尚未发生的教学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的管理。教学风险的管理主要针对尚未发生的风险进行管理,不针对正在发生的教学风险进行管理。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风险的管理还包括对课堂教学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1.教学风险管理的原则

本着风险管理服务教学的目的,特从如下方面提出教学风险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指导和鞭策教学风险管理。

(1)以人为本

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思想上树立树牢风险意识并知晓如何应对。对于教师来说,应深入分析教学风险及次生教学风险带来的影响,努力提升课堂教学风险驾驭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要错失每一次与风险交往的机会,了解师生应对教学风险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在风险发生的情境中完善管理制度。总之,教学风险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工作者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2)瞻前顾后

瞻前,是说课堂教学风险之所以会发生总会有前因,寻找问题根源,分析问题症结。顾后,是说已经发生的教学风险对今后发生类似真正的教学风险有何启示和影响,如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氛围方面的注意事项。前期的教学风险经历为后期风险管理提供指导措施,形成可视化制度。

(3)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风险如何发展、处在什么阶段等都是作为一种倾向性而存在。因此,教学风险管理者要顺应风险发展趋势,及时针对风险的发生现状作相应调整。教学风险可分为积极的发展趋势和消极的发展趋势。趋利避害是管理课堂教学风险的本能反应。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发挥教学风险的机遇性功能,推进教学风险管理制度走向完善。及时扭转风险的不利影响,促成课堂教学风险向积极方面转化。努力将教学风险产生的影响或危害降到最低,这是教学风险管理最现实的期许,也是人类面对所有风险的共同期待。

(4)有效性

课堂教学风险管理要遵循有效性原则。此处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抓住了捕捉教学风险的有利时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管理教学风险。二是采取的措施有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风险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可有效制止教学风险的蔓延。三是对后期教学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有效。从已经发生了的教学风险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落实在应对管理教学风险的行动中,并在制度层面予以完善。

2.教学风险管理的措施

(1)培养风险意识,增强教与学的时代责任感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的风险意识主要集中于学业风险、人际关系风险、网络风险等,教师的风险意识主要集中于商业风险、驾车风险、科学探索风险等。由此观之,教学风险之于师生还是新鲜的时代名词。这是教学风险防范中最基本但最容易被师生忽视的问题。在学生看来,防范教学风险是教师的事情,他们参与教学风险防范的意义不大。防范课堂教学风险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教学参与人员共同的责任。将教学风险意识置于与其他风险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教学风险防范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是新时代师范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风险防范意识方面具有无可推卸的教学责任,这是职业担当。

(2)紧跟课堂教学,将教学风险作为教研活动主题

教研室是学校对某一类型主题研究的最基层机构。受外部环境影响,基层的教研室没有及时配套,教研室主任也没有组织人员开展教研活动的权限,导致教研室长期闲置,形同虚设。健全教研室刻不容缓。围绕教学风险展开主题鲜明的研讨,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如核心素养,调动教研人员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及时梳理,形成总结性的成果,供后期教学活动使用。

(3)践行教学风险管理规定,入脑入心

有果必有因。教学风险之所以发生,其中必有原因。因此,吸取教学风险发生的教训,分析研判,作为后期教学应注意的地方等。针对教学风险应当制定日常管理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关于教学风险管理规定的学习入脑入心,确保关于教学风险的管理规定制度化、规范化。

(4)系统归纳,总结提炼,申报教学风险系列课题

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学风险的存在有利于推动教学的开展。目前,关于教学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缩短教学风险在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时间,应当将鼓励一线的教研人员聚焦问题,申报教学风险系列课题,以便后期对成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推广应用。

3.风险管理注意事项

(1)摒弃一劳永逸的风险管理意识

教学风险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当前,还应放眼未来。首先,教学风险需要管理。这样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制度走向规范。教学风险与教学规律发展方向相悖,应及时扭转不利影响,促使针对教学风险的管理措施在新环境的运作下更加规范与成熟。其次,教學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储备好管理措施,还应当关注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等问题。最后,管理产生的效应也非即时,还需教学来历练。此外,若教学风险的管理在课堂中未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在课后继续跟进。同时,需要对发生的教学风险归类,以期有新收获。

(2)技术引领时代勿陷工具窠臼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大数据等新事物纷纷在教育领域争夺自己的份额和角色。这为教学风险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学风险的产生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如互联网代替了复杂的实验,虽然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平台,但是却失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和体验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主要是在不宜用语言描述的内容、期待学生直观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时如图片、声音、视频等情况下。如果试图仅依靠外在装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课堂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抛转引玉,启发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创新不是时刻创新、节节创新。当需要创新时,恰到好处地进行才有必要和价值。拔苗助长、无中生有的创新不但不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意,反而会适得其反,心生厌倦。

哪里有课堂教学,哪里就有课堂教学风险。教学风险如同教学一样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学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三者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教学风险的识别是基础工作,评估是对前期的珍惜和延伸,管理是对教学风险的应然态度。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教学风险面临机遇于挑战并存的现状。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做好教学风险的防控,最终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崔德华.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19.

[2] 张库民.风险社会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4.

[3] 庄友刚.跨越风险——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4-45.

[4] 张库民.风险社会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88.

[5] 李如密.我国教学艺术研究70年:进展、问题与前瞻[J].中国教育科学,2019(02):46-62.

[6] 郑艳.基于课堂审美的教学语言艺术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47.

[7] 郑红苹,余萍,杜尚荣.课堂教学中情绪推理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03):71-77.

[8] 韩娇.风险应急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221.

[9] 余文森.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26.

[作者:党韦强(1987-),男,陕西澄城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杜尚荣(1980-),男,贵州沿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评估课堂教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评估依据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