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

2021-07-27 21:46潘胜兰
医学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胃粘膜

潘胜兰

摘要:目的:探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选取胃MALT淋巴瘤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诊断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内镜特征。结果:72例患者均伴随上腹隐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纳差、呕吐者12例(16.67%)。体重无显著减轻者42例(58.33%),减轻小于5kg者12例(16.67%),体重减轻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无盗汗、发热出现;分化胃癌6例,管状腺癌6例,误诊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组化者8例,诊断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溃疡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者20例,伴较多坏死组织者6例,少量弥散分布异型淋巴细胞者8例;UCHL1阳性者5例,LCA阳性者20例,L26阳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阴性。结论: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内镜及病理特点,为独特的原发性胃淋巴瘤,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MALT淋巴瘤;内镜特征;胃粘膜;淋巴组织

此次研究通过探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胃MALT淋巴瘤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诊断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内镜特征。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病理诊断标准符合,均经免疫组化检查、病理检查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患者的年龄为(34~75)岁之间,平均(52.2±11.1)岁,男40例,女32例,病程为(4d~80)个月,平均(8.5±3.1)个月,小于40岁14例(19.44%),大于60岁18例(25.00%)。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检查时选择CV-240及Olympus GIF-130进行,经2-3位专科医师共同确定出镜下特点,在病灶周围取4-6块活检组织送检,当判定为MALT淋巴瘤,则做活检的部位是浅溃疡底部稍隆起处[1]。Olympus FB-24Q(带针)是较大号活检钳型号,Olympus FB-25K-1是常规活检钳型号[2]。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患者的内镜特征。

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3.0 统计学软件,经 Epidata 数据处理,分析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用t组间对比,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征

2.1.1症状

72例患者均伴随上腹隐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纳差、呕吐者12例(16.67%)。体重无显著减轻者42例(58.33%),减轻小于5kg者12例(16.67%),体重减轻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无盗汗、发热出现。

2.1.2体征

患者肝脾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经胸片及胸部CT检查发现,2例在胸中有恶性肿瘤细胞,1年后发生左胸积液;2例确诊2月后发现存在肺部转移;18例上腹部可触及包块;34例骨髓检查未发现有侵犯(47.78%),4例发现胃周围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肿大。

2.1.3实验室检查

有56例(77.78%)患者为Hp阳性者,CA199及CEA、CA153检查均正常,12例ESR升高,8例CA125显著升高,分别为大于600000u/L、202600u/L、320000u/L。7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记数正常。

2.2病理特点

2.2.1内镜下活检标本

低分化胃癌6例,管状腺癌6例,误诊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组化者8例,诊断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溃疡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者20例,伴较多坏死组织者6例,少量弥散分布异型淋巴细胞者8例。

2.2.2细胞分型

未做分型者26例(36.11%),分型者46例(63.89%),其中T淋巴细胞者4例(11.11%),B淋巴细胞者42例(58.33%)。

2.2.3手术切除的标本

均可确诊为术后胃MALT淋巴瘤者有38例,胃镜及临床均考虑为胃癌,为依赖术后病理所确诊。

2.2.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UCHL1阳性者5例,LCA阳性者20例,L26阳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阴性。

3. 讨论

MALT淋巴瘤发病率经近些年研究发现,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因内镜表现、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尽管经多学科、多中心数年努力,在诊断患者疾病方面积累很多丰富经验,但是早期诊断相对困难,依旧没有达到接近于其他胃部肿瘤的术前确诊率[3-4]。加强对患者胃镜诊断水平,需保证在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治疗,避免手术及全身化疗,治愈早期MALT 淋巴瘤,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此次研究中,72例患者均伴随上腹隐痛,其中伴黑便者18例(25.00%),伴反酸8例(11.11%),伴纳差、呕吐者12例(16.67%)。体重无显著减轻者42例(58.33%),减轻小于5kg者12例(16.67%),体重减轻大于5kg者18例(25.00%),患者均出无盗汗、发热出现;分化胃癌6例,管状腺癌6例,误诊为胃未分化癌,未做免疫組化者8例,诊断胃MALT淋巴瘤者18例。慢性溃疡者34例(47.78%),其中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者20例,伴较多坏死组织者6例,少量弥散分布异型淋巴细胞者8例;UCHL1阳性者5例,LCA阳性者20例,L26阳性者47例,Keratin均是阴性。

综上所述,胃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内镜及病理特点,为独特的原发性胃淋巴瘤,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瑞华,李琳,呼闯营.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1):21-23.

[2]刘迎利,林涛,周毅.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及PTEN蛋白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183-1184.

[3]韩静.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8.

[4]张文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疑胃粘膜下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J].西藏科技,2013,(2):42,46.

[5]秦志忠,华占楼,周裕松.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5例内镜特征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2):940-941.

猜你喜欢
胃粘膜
应用放大胃镜检查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对胃黏膜的影响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分析
盘点养胃的十大禁忌吃太咸容易导致胃癌
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胃炎
针灸保护胃粘膜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从西安城墙谈到胃粘膜屏障
胃癌前病变可以逆转
警惕药源性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