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应用

2021-07-27 21:46蒋婷刘军窦现鹏陈国统
医学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蒋婷 刘军 窦现鹏 陈国统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在无偿献血者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5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940名研究对象血清标本,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酶联免疫实验检测和核酸检测;以金标准检查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NAT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ELIS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准确度高,特异度、敏感度高,能够及时反应患者献血者的HBV病毒感染情况,对临床的诊疗无偿献血者筛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核酸检测

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高发病率的一种疾病。乙型 肝 炎 病 毒 ( hepatitis B virus,HBV) 以血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对于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筛查是避免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途径。在临床针对HBV病毒的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 linked immunosor- bent assay,ELISA) 是常用的检测手段,其特点具有价格低,检查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但是此种方法容易受到机体的HBV病毒感染的窗口期,病毒滴度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对检查结果有影响。而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 DNA)是通过病毒的DNA的复制、存在等直接反映的重要标准,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病毒的复制、传染情况,更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疗及监测评估。本文主要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应用效果,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5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940名研究对象血清标本,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5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940名研究对象血清标本,年龄20-65岁,平均(48.91±3.26)岁;男性1000名,女性940名;所有人员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2分血液样本,其中一份进行酶免检测, 阳性判断标准: HBsAg > 0. 5 ng/ml,HBsAb >0.5 ng/ml,HBeAg >0.5 ng/ml,HBeAb >0.77 U/ml,HBcAb >4.57 U/ml。

另一份进行NAT检测,进行低温离心机下离心并在2~6 ℃冰箱保存待检,先做 HBsAg 酶免试验筛查后再按上述实验规则标准筛选出的核酸标本在72 h 内完成 HBV 核酸檢测。核酸检测实验采用8混样模式中的核酸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核酸检测实验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检测。阳性判断标准: HBV -DNA 含量 (lg) >2. 7。

1. 3 观察指标

以金标试纸法为参考,分析 ELISA、NAT 检测HBV 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4.0,完成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测与金标准结果统计

2.2两种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NA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ELISA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利于输血治疗的血液来源主要为无偿献血,对于无偿献血的血源的健康性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点。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一种血液传染性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大。随着近年来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检测是保证输血治疗安全的重点。

目前临床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检测是通过抗体-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检出制定病毒的存在,但ELISA检测抗体有一定的浓度要求,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需经历一段时间的病毒复制和抗体的产生才能被检出,因此,该方法的检测“窗口期”相对长一些,一旦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判断则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会存在血液样本非典型血清转阳、病毒变异以及低滴度抗原产生的情况,增加了漏检风险。NAT是利用PCR扩增的原理,将血液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使其含量增加到可以检测出的水平的方法,若血液中存在未知病毒,则可通过核酸检测技术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应用以来,由于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在临床广为应用,但NAT技术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血液样本要求较高,出现假阳性的比例较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NA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ELISA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的准确度高,特异度、敏感度高,能够及时反应患者无偿献血者的HBV病毒感染情况,对临床的诊疗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血站的检测流程主要为首先使用两种以上的酶免试剂对血液样本进行酶免检测,确定为合格的样本再进行一种试剂的核酸检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避免因试剂间差异和灵敏度不同造成的误漏,而且能够检测出因处于窗口期病毒抗体量少造成的漏检问题,同时,由于核酸检测的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试剂成本。这就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应加强对检测工作的重视,加强检测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丰富的检测经验合理利用两种检测技术,不断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血液供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辉,吴冬生,方敏,等 .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 (11): 1459 -1461.

[2]高永庆.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比较 [J]. 临床军医杂志,2019,47 (2):215 -216.

[3]庞栋,姜莹,张翙,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联合核酸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试剂 HBsAg + / - 献血者归队筛查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8,40 (19): 2346 -2348.

[4]曹华琳,刘亚军.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效果比较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 (2):171 -173.

[5]Lin Y,Gao Z X,Shen X,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in toll - like receptor genes and the activity of hepatitis B virus among treatment - nave patients: a case - control study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8,18 (1): 28.

[6]张毓,孙国栋,张丽,等 . 9 例核酸反应性标本与对应 ELISA、CLIA 法检测 HBV 的关联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 (2): 98 -100.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710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中草药抑制HBV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郭新菊?冀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回顾性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