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1-07-27 21:46周晓瑜
医学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理

周晓瑜

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儿14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基础、输液、高热、人文关怀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而且研究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概率也显著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医疗事件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风险防范护理;儿科患者;护理

引言

儿科患者年龄小,再加上患儿好奇、多动,很难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若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责任心不强,忽视加强儿科护理全过程管理,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不仅会引发护患纠纷,还会影响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探究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儿140例进行研究,按照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为0.8~8岁,平均(4.25±0.34)岁。研究组包括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为0.7~9岁,平均(4.15±0.42)。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接受的护理服务由相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按时服用药物,告知患儿及其家属需注意的问题。

观察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具體方法如下:①成立儿科风险护理工作领导小组:儿科风险护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具备多年护理经验和护理知识最为丰富护士担任,组员为其他护士,在儿科护理前,首先掌握各患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并在护理中严格执行。对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定期做儿科护理风险培训,并对当前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及时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及时改善处理,时刻树立风险意识,预防儿科护理中风险事故的出现。②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制定培养教育计划,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借鉴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开展专题培训,包括基础护理水平和病房护理技能,提升护理人员静脉穿刺能力;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以强化护理人员主人翁地位,提高责任心和护理专业技能。③加强健康教育。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如检查患儿床位栏杆是否牢固,预防坠床事件发生;指导患儿掌握正确卧姿,避免挤压四肢;加强病房检查,排除风险因素。④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家长配合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而家长常常因为“关心则乱”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用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患儿疾病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必要时对家长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心理平和。在患儿治疗期间,如输液时护理人员要安抚好患儿情绪,防止出现脱针风险。

1.3判断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护士长负责评估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分为基础、输液、高热、人文关怀等护理,每项为100分满分,护理质量和分值呈正比;对两组患儿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概率进行观察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涉及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并分别用t和c2进行检验,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

2.2 比较两组患儿发生医疗纠纷事件

根据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有8 例发生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1.43%;研究组患者有2 例发生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86%,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 0.05)。

3 讨论

儿科患者年龄小,自制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治疗依从性较差,加大了护理难度,甚至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针对儿科护理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减少其发生十分必要。风险防范护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模式,通过分析护理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儿科护理过程的风险管控,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儿科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注重基础护理和病房护理等技能的培养,对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有积极作用,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在安全管理方面,对患儿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其安全意识,同时护理人员严格遵循风险防范护理操作流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防,排除风险因素,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另外,定期组织护理管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为有效地开展儿科护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儿科护理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综上所述,风险防范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丹.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中采取PDCA循环护理的效果及护理管理质量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2):1538-1539.

[2]周主华.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对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25.

[3]文娟玲,张思平,叶妙珍,黄彩霞,熊美英,杨柳,黄丽洁.防范护理风险对于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07):1763- 1764.

[4]吴伟宏,杨宝珠.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4):81-82+85.

[5]王国艳.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益于提高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J].家庭生活指南,2019(10):83.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