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感的物理与药物降温效果分析

2021-07-27 08:29付媛
医学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发热呼吸道感染护理

付媛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有效降温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药物降温收集25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体温均以耳温≥38.5度为降温标准。两组患儿均按医嘱准确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按发热常规护理(保持皮肤干净、衣服柔软干燥,多喝白开水、清淡饮食,多食水果、健康指导等)。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患儿,药物与物理联合降温是患儿护理过程中最有效的措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护理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常见的身体表现是咳嗽、呼吸较重、体温高、呼吸困难、头疼、全身无力,季节变化尤其容易引起发病,以春季、冬季最为多见,好发于婴幼儿,且临床表现明显较急,有的来势凶猛,很容易引发其他热症以及病毒蔓延,感冒、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有其他疾病会伴随着发热过程而滋生。针对不同程度的不同原因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热,有着不同地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于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者,采用对比研究方式,辩证出比较理想结论,现将对象与方法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50例小儿发烧患者,观察时间为6个月。组患儿主诉表现为发热、咳嗽、虚汗、食欲不振、不同程度头疼、咽喉痛、全身无力,在为期6个月的跟随期间有不同次数的发热复发。其中药物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12岁,平均6.2岁。病程3-14天,平均7天。物理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12岁,平均6.9岁。病程3-14天,平均7.8天。两组患儿没有非常明显的发热区别,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年龄与性别差别,可比性可靠。

1.2 方法

随机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25例采用药物降温,第二组25例采用物理降温加上药物治疗。

1.2.1 药物法降温法

针对于此种现象,药物组根据发热原因不同,采取了两种药物治疗方案。

抗病毒口服液:一种是病毒感染性发热,采用的药物是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布洛芬颗粒。其中抗病毒口服液口服,8-12小时一次,一次10毫升,酌情减少小儿用量。利巴韦林用温开水完全溶解后口服。一次0.15g,8小时一次次,连用7天,根据小儿年龄体重酌减。布洛芬颗粒温开水冲服,4-8岁儿童,一次0.1g,8岁以上儿童一次0.2g,在第一組用药过程中,按照此种用量,从服用第一次药后出现了降温效果,但是2个小时后出现了发热症状。另外一种是炎症发热,采用药物是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和中药灌肠。头孢克肟颗粒每日每次每kg1.5~3.0mg的服用药量,12小时一次。阿莫西林颗粒一日剂量按每kg 用量20-40mg,一天3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次。

中药灌肠:灌肠温度36 ℃~37 ℃。操作:先嘱家属给予患儿排空大便,缓慢注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的中药灌肠液,灌毕肛门压紧,保留30分钟以上平躺。用量:1岁~3岁,每次灌20 mL~30 mL;4岁~6岁,每次灌30 mL~40 mL;7岁~9岁,每次灌40 mL~50 mL;10岁~12岁,每次灌80 mL~100 mL。每天1次或2次,3 d为1个疗程。这两种药物法均使用至少3天,然后根据小儿体温酌情减少或停用。采用此种方法降温效果1天后出现明显,持续3天用药后,疗程内有6个患儿出现反复发热现象[2]。

1.2.2 物理降温法

物理组三部曲:首先就是患儿生活周围环境温度太高了不行,采用方法使空气流通,但是不能让患儿吹着风,室内湿度不能太高,不利于热量和水分散发,病儿被子盖薄点,衣服穿少点,还可以敞开衣服散发热量,但要注意温度过低使患儿发抖,打喷嚏。再就是多饮温水,对于小儿退烧有很大作用,可预防脱水,还可以多喝水多排尿,促进道谢,让尿液带走患儿身体内的热量与病毒,促进身体机能发展。还可以用采用温水拭浴,扩张表皮血管,或者用温水加一点点酒精也可行。物理组11例体温较高小儿,使用了降温贴,每天1-3次,每贴可连续使用8小时。

1.3 评价标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降温标准是耳温度小于等于37度。

2 结果

根据随访结果与数据分析,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第一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第二组;对于小儿身体恢复,物理组小儿恢复以及免疫力、抵抗力优于药物组。

3 讨论

在医学标准中,36.5-37.5℃是小儿正常体温。一旦超过这个标准,而且波动范围在1℃之间,都可以认为是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发热时间超过两周就发展为长期发热。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人体免疫力、抵抗力机制的成长过程。

应该先清楚了解病毒性发热的根本原因,从源头杜绝发热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展。所以小儿年龄越小,一旦出现发热现象,看护者越应该遵循发热的规律,采取正确的降温方式,来配合小儿免疫力系统的自我增强,不能急于退热,采用药物武断地隔断免疫力机制的发展。

从对反复发热的影响来看,在长达6个月的随访中,物理组患儿发烧复发率为20.3%,远远低于药物组。而且还避免了药物降温的可怕之处。有时候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查出根本原因,退热药品,抗生素就大量,最快速度的使用,缩短了发热时间,隐藏了发热本质,造成健康隐患。人们毫无限制的使用这些退热药物,反正小儿一有发烧,就使用抗生素,而且越用越新,越用越高级容易产生抗药性,抗生素或药剂都无效了,所以对抗生素不可滥用,药物也尽量少用,提倡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18,11(30):117

[2]林晓艳.473例小儿急性上感的物理与药物降温分析[J].健康必读旬刊,2016,13(8):96

猜你喜欢
发热呼吸道感染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