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卡胃肠外营养在高位肠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21-08-02 23:52黄捷
健康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肠瘘治疗

黄捷

摘要:目的:探讨高热卡胃肠外营养在高位肠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7例高位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标准为henedict-haris计算公式,BBE×创伤应激系数。对照组按标准热卡补充胃肠外营养,治疗组据病情按标准的1倍以上的热卡补充胃肠外營养。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和瘘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不大,都在正常值内,P>0.05。结果:高热卡胃肠外营养在高位肠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肠瘘;治疗

高位肠瘘由于长期营养损失和消耗增加的双重作用往往很难愈合。有报告称,高位肠瘘患者死亡率高达10%以上。为了寻找治疗高位肠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高热卡胃肠外营养,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7例高位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外伤11例、手术误伤16例,十二指肠瘘18例、空肠上段瘘9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8.17±3.15)岁,成瘘时间60~214 d、平均(91.47±3.62)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肝、肾功能评估,参照标准为henedict-haris计算公式,BEE×创伤应激系数,即BEE(男)=66.47+13.75W+5.0H-6.76A;BEE(女)=66.51+9.56W+1.85H-4.6A(公式中W为体重kg、H为身高cm、A为年龄岁)。对照组按上述公式算出标准热卡补充胃肠外营养,平均热量为(1680±112.2) cal/d。治疗组根据病情,按上述公式算出标准的1倍以上的热卡补充,平均热量为(3660±212.5) cal/d。每周进行1次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体重等检测。热卡配方脂肪类物质供热占总热量的50%以上,常用量为华瑞公司生产的20%脂肪乳剂1 000 ml/d,供热当量2000 cal/d,其余热卡用葡萄糖补足,同时每天补充氨基酸50 g及各种微量元素,全部营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用3 L升袋1次配制,通过深静脉1次输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和瘘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瘘口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瘘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不大,都在正常值内,P>0.05。见表2。

3讨论

高位肠瘘患者基础病为外伤、手术误伤等,患者可因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吸收、发热、长时间禁食、胃肠减压等,导致营养基础差,机体能量来源主要为组织分解,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足够的热量,组织分解会加剧,加上消化液对瘘口的自我消化作用,患者瘘口很难愈合,少数患者还会因器官衰竭而亡。

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类酶、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高位肠瘘患者往往会丢失大量消化液,导致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酶的丢失;由于热量补充不足,机体合成新酶的能力下降,损失增加、新合成不足使消化酶缺乏更加突出,机体消化能力下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消化吸收能力也会下降,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瘘口愈合减慢[1]。高热卡胃肠外营养在高位肠瘘患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组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由于担心高热量物质中主要热量来源脂类物质的补充带来高血脂、脂肪肝及代谢等生理改变,密切监测患者生化指标,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生化检查变化均不大,都在正常值内。说明短期内的高热量、高脂肪营养静脉补充对高位肠瘘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综上,长期高位肠瘘患者由于长期营养缺失,短期的高热量胃肠外补充是必须的,也是相对安全的,克纠正患者长期负氮平衡,提高组织合成蛋白质能力,减少自身组织分解供能,增加酶的合成,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瘘口愈合。

参考文献

[1]赵文水.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支持[J].黑龙江医学,2003,27(8):637-638.

猜你喜欢
肠瘘治疗
胃肠道术后肠瘘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的临床分析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肠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