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NF技术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1-08-02 23:52李波于济文王国栋
健康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李波 于济文 王国栋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PNF技术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康复医学部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康复治疗,分析对比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适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PNF技术康复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生活舒适度。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PNF技术;下肢功能

脑卒中是指各类因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继而产生各种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目前临床对脑卒中的治疗在进一步研究中,其中很多治疗方案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介入治疗、抗凝治疗等,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如失语、偏瘫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PNF技术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康复医学部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3.10±1.30)岁。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3.40±1.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扣纽扣、穿衣服等,进行恢复性训练,如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还应指导家属具体训练办法,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恢复期的训练内容、方法、技巧以及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上下肢力量训练等,注意告知患者训练时宜循序渐进。

观察组结合PNF技术进行康复干预:首先,根据患者偏瘫程度选择PNF技术角度,利用等张组合进行训练,训练活动以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允许为宜,在患者患侧关节进行抗组训练,待训练达到一定效果后,快速变化方向,锻煉关节弱势方向,以抗组训练对抗拮抗肌的翻转效果,反复进行训练,如患者肩关节周围肌肉能力恢复正常,可以采取最大阻力进行训练,保证肩部肌肉群能够散发刺激,获得放松。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舒适度。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利用巴氏量表(BI)进行评估,共10项,每项10 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越好。舒适度采用舒适量表进行评估,包括10个问题,每个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适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术后及时给予有效的康复干预,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基于PNF技术,通过建立肩胛带功能,恢复精细运动能力;在上肢康复过程中,通过PNF技术改善手功能,同时提高眼部协调能力,良好地结合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提高肌肉协调度,从而防止局部肌肉萎缩及关节黏连。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适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基于PNF技术的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孙文玉,徐朦婷,李琳琳,等.《诸病源候论》导引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5):555-559.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
中医护理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探讨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