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02 01:22刘素芳
健康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康复锻炼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刘素芳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锻炼;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52±7.7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5.25±7.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建立临床护理小组:选取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专科护理小组,全面收集患者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护理,有针对性地检查护理成果,提升护理质量。(2)开展健康教育: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了解身心状况,从而给予相关健康教育,科普脑梗死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强调开展临床护理的意义,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向患者发放健康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保健知识、饮食常识等,护理人员也应从蒙西医角度出发,增强患者自我预防保健意识。(3)开展心理疏导及干预:坚持蒙西医结合的护理理念,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进行自主心理调节,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诊断情况及各阶段的康复情况及时告知患者,使其正确认识治疗过程,树立疾病治疗信心。(4)体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康复进展情况,指导患者以合适的体位翻身、休息等,确保处于舒适体位。(5)按摩护理:在蒙医护理中,按摩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技术,通过对患者各处关节、穴位等进行按摩,可缓解不适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神经等功能康复。(6)肢体功能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指导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肢体处于弛缓状态的患者,可以给予拮抗肌电生物反馈物理治疗,协助患者在室内行走,或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站立活动,通过扶床或椅起身,训练下肢承受力,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焦虑(SAS)、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越好;通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蒙医理念中,人体中的各个因素是互相制衡的,各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各个因素失衡和异常。蒙医治疗遵循的原则是帮助机体恢复到平衡及正常的状态。围绕蒙西医结合的施护原则,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有计划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健康的保障[1]。很多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管理者也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保障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旭.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2020,5(45):18-19.

猜你喜欢
康复锻炼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