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02 01:22赵晓玲
健康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新生儿

赵晓玲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新生儿病房收入的6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管理,另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0例新生儿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医院感染;新生儿;预防性护理管理

作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管理一直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其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1]。新生儿作为医院收治的特殊群体,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通常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且感染的后果也更为严重[2]。本研究拟对预防性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新生儿病房收入的6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0例新生儿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52例,女248例;足月儿267例,早产儿333例;出生体质量2.7~4.3 kg,平均(3.8±0.9) kg。對照组男360例,女240例;足月儿274例,早产儿326例;出生体质量2.6~4.3 kg,平均(3.8±0.8) kg。两组新生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管理。(1)健全制度:健全新生儿感染管理小组制度,包括手卫生管理、消毒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探视制度、保洁工作制度等,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定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整改方案。(2)加强培训与考核:加强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所有人员务必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3)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并通过现场查看、调取监控等方式统计每月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要求手卫生的执行率、正确率在95%以上。(4)加强消毒与隔离管理:重点落实暖箱的终末、每日消毒工作,每月定期对暖箱内、外表面、进风口、出风口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5)多重耐药菌管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进行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集中进行。(6)规范外来人员管理:制定外来人员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0例新生儿共出现3例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为0.5%,其中呼吸系统医院感染1例、泌尿系统医院感染1例;在对照组600例新生儿资料中发现,共有11例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为1.8%,其中呼吸系统医院感染6例、泌尿系统医院感染2例、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2例、血液系统医院感染1例。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25,P=0.032)。

3讨论

新生儿病房作为无陪封闭式管理病房,其护理工作不仅包含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还需全面负责新生儿的生活护理,繁重的护理任务在常规护理管理下,并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且对医院感染风险的控制也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预防性护理管理中,根据科室自身情况制定并完善新生儿院内感染小组制度与职责、加强培训考核、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以及消毒隔离等措施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验证了上一观点。

综上所述,将预防性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牛曼曼,程雁,陈萍,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8):990-992.

[2]汤芳,张小平,张帆.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9,17(1):100-101.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