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8-04 22:31王敏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王敏

[摘  要] 促进式教学是基于学生性格差异,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充分调动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 促进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需求得以满足,最终让学生从“乐学”走向“深度学习”,从“学会学习”走向“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学科素养;独特人格

“学习只能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 ”教学的促进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过程”,其不仅注重知识的落实,更是促进教师、学生及教材之间进行对话、合作与探究的活动过程,这应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差异,以促进式教学的策略为操作系统,构建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借助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毅力等,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知道如何学习、适应变化、有独立人格且能全面发展的人,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这也正是促进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显著区别.

在促进式教学的课堂实践中,笔者尝试以学生“主动、互动”为特征,以“引导、引领”为方式,构建相互连接、小步子快进的促进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下面以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例,具体探讨促进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乐学”

“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也是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乐学”,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促进式教学大力倡导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情境的创设自然要立足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在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热情. 在“平方差公式”的导入环节,笔者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

情境1:某开发商打算在学校附近购买一块土地构建商品房,现在有两块价格相同的土地:一块是边长为a(a>5)的正方形土地;另一块是长方形土地,长在a米的基础上加5米,宽在a米的基础上减5米. 如果你是开发商,你会选择哪一块土地呢?

情境2:李老师打算在一個新建好的楼盘中购买一套商品房,现在有两个价格相同的户型,其中一个户型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另一个户型是长方形,长是在10米的基础上增加b米(0

情境3:李老师的儿子准备结婚,打算在新购买的两室房子中选择一个面积较大的卧室作为婚房,其中一个卧室是边长为a米(a>0)的正方形;另一个卧室是长方形,长是在a米的基础上增加b米(0

这三个生活情境,是根据古希腊地主欺骗性分配土地的事件改编的,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来自“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数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从数学角度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问题探究,促进学生的知识自然生长.

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会学”

传统的数学与教学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果,这就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一旦脱离教师,就变得不会学. 数学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探究的情感与价值. “促进式教学”倡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悟与学习,使其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促进式教学更加强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在“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现实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1. 探究性活动,促进知识理解与内化

在前面三个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分别计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为:

(1)a2,(a+5)(a-5);

(2)102,(10+b)(10-b);

(3)a2,(a+b)(a-b).

那么,如何才能比较出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呢?关键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生前面学习过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所以,通过联系旧知,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平方差公式.

问题1:计算(此处给出答案).

(1)(a+m)(b+n)=ab+an+mb+mn;

(2)(x+3)(y+4)=xy+4x+3y+12;

(3)(x+2)(y-4)=xy-4x+2y-8;

(4)(a+5)(a-5)=a2-25;

(5)a+ ba- b=a2- b2;

(6)(2x-1)(2x+1)=4x2-1.

其中,题(1)能帮助学生回顾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题(2)(3)能让学生巩固多项式的乘法运算;题(4)(5)(6)能为平方差公式的引出做铺垫.

问题2:观察“问题1”中各题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结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题(4)(5)(6)在形式和结果上与其他各题有什么区别?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题(4)(5)(6)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下面的详细计算过程,发现:等式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积,等式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4)(a+5)(a-5)=a2-5a+5a-25=a2-25;

(5)a+ ba- b=a2- ab+ ·ab- b2=a2- b2;

(6)(2x-1)(2x+1)=4x2+2x-2x-1=4x2-1.

由此学生大胆猜想:(a+b)(a-b)=a2-b2.

一组相关联又有区别的多项式乘积的运算练习题,能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挖掘、猜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多项式乘积知识向平方差公式迁移运用,与此同时,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3:你能通过计算(a+b)(a-b)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吗?

(a+b)(a-b)=a2-ab+ab-b2=a2-b2.

学生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验证了自己对平方差公式的猜想,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逻辑性,能让学生体会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

2. 互动性活动,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互动”是师生、生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探究、相互矫正,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活动1:计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结果.

(1)(x+3)(x-3);

(2)(x+3)(x-2);

(3)(2x+3)(2x-3);

(4)(-m+2n)(-m-2n);

(5)(-m+n)(m+n);

(6)(x2-3)(x2+3).

其中,题(2)是特意设计的一道“陷阱题”,很多学生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得出了x2-6的结果,可见部分学生会误用平方差公式.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平方差公式呢?

活动2:如何快速判断下列各式是否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1)(a+b)(a-b);

(2)(a+b)(-a+b);

(3)(-a+b)(-a-b);

(4)(-a-b)(a-b);

(5)(-a+b)(a-b);

(6)(a+b)(b-a);

(7)(a+b)(-a-b);

(8)(b-a)(a-b).

通过互动发现,对于上述八道题,能够一次性快速且准确判断的学生只占少数,究其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 为此,接下来继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挖掘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活动3:你能用文字语言描述运用平方差公式的规律吗?你能揭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吗?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对于平方差公式,等式左边的(a+b)和(a-b)两个二项式,a与a是相同的项,b与-b是相反的项;等式右边是一个二项式,是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通过描述公式、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能促进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内化,同时能为学生学习公式进行学法指导,为学生“会学”奠定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4:你们现在是否找到了快速判断的方法?能否將平方差公式编成口诀?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促使学生归纳总结——要符合上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才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将相同项看作“头”,相反项看作“尾”,那么平方差公式就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即“头尾和乘头尾差,头平方减尾平方”.

活动5: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开发商、李老师及其儿子该如何选择了吗?

此时,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新知来解决导入环节中的情境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重视学习反思,促进学生“学会”

张奠宙先生认为:“现在的数学课总是前半段热闹,最后缺乏进一步的领悟与反思. ”缺乏反思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 促进式教学强调教师注重学生的学后反思,要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寻找规律、应用规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 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再次回顾、记忆与思考,其中,如何思考是反思的关键. 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既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也是数学思维的结晶与概括. 在“平方差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归纳法,从多项式乘积运算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新的数学公式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水到渠成.

2. 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学习

数学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所以,促进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反思数学思想方法之外,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如何解决的,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自我摸索与学习借鉴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后续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锤炼与巩固,使得学习方法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结束语

“教育即促进. ”数学促进式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以个性独特的学生为对象,以促进为主要方式和发展维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生生促进、师生促进、媒介促进”的目标,并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