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2021-08-09 07:49陈洁华王妍敏任东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3期
关键词:空腹检出率血脂

陈洁华,王 英,王妍敏,任东升,张 欣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1]统计,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25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14亿,患病率为10.4%,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其中有6千多万(53.6%)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从而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上海市静安区常住居民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筛查对象为静安区社区中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2],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①年龄≥ 40岁;②有糖尿病前期史;③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④静坐生活方式;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⑥有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⑦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⑧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⑩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 (或)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1.2 筛查方法

本次筛查利用健康档案筛选糖尿病前期目标人群,动员居民参加糖尿病患病风险评估,填写《上海市社区居民糖尿病风险评估表》。对评定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对象进行现场筛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糖测定抽取空腹末梢血糖和空腹静脉血糖。空腹末梢血糖≥5.6 mmol/L和<8.0 mmol/L的筛查对象需口服75 g葡萄糖后检测2 h静脉血糖。

1.3 诊断标准

筛查结果的判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①糖尿病: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2h血糖≥11.1 mmol/L;②糖耐量受损(IGT):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OGTT 2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③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OGTT 2h血糖<7.8 mmol/L;④空腹血糖异常:空腹末梢血糖<5.6 mmol/L且空腹静脉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未检测OGTT 2h血糖;⑤空腹血糖正常:空腹末梢血糖和空腹静脉血糖均<6.1 mmol/L;⑥正常血糖:空腹静脉血糖<6.1 mmol/L且OGTT 2h血糖<7.8 mmol/L。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上海市健康云平台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6—2017年在上海市静安区共调查14 523名居民,其中男性5 983名(41.20%),女性8 540名(58.80%)。年龄为22~96岁,平均(62.64±11.64)岁,其中<40岁的684名(4.71%),40~49岁的1 449名(9.98%),50~59岁的2 472名(17.02%),60~69岁的6 320名(43.52%),≥70岁的3 598名(24.77%)。检出糖尿病患者1 468例,检出率为10.11%;检出糖尿病前期的1 641例,检出率11.30%。糖尿病前期中,IFG有382例,检出率为2.63%;IGT有1 259例,检出率为8.67%。

2.2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糖尿病及糖前期检出率

本次调查检出的1 468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672例,检出率为11.20%;女性796例,检出率为9.30%。两组人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1)。糖尿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趋势χ2=209.06,P<0.01)。检出糖尿病前期1 641例,其中男性662例,检出率为11.06%;女性979例,检出率为11.46%。两组人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46)。糖尿病前期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趋势χ2=120.75,P<0.0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的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情况

2.3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

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史、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的检出有关系;年龄≥40岁、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史、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长时间静坐、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检出有关系。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的检出有关系;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长时间静坐、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检出有关系。见表2。

表2 居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检出阳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静安区的社区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0.11%和11.30%,与上海市其他地区的研究相似[4-5]。王丽敏等[6]报告了中国18岁及以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最新患病率分别为10.9%和35.7%,其中糖尿病新检出率为6.9%。本研究糖尿病检出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调查选取的对象是≥35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本次研究显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基础代谢降低、糖代谢及糖利用能力明显下降、肝糖原增加,且老年人的运动量减小,如果进食过量则体重增加,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胰岛素抵抗而患糖尿病[7]。男性的糖尿病检出率高于女性,与2010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调查的我国31省市9万余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流行情况的结果相一致[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上海市居民糖尿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水平女性高于男性[9],女性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中“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心理平衡”的知晓率高于男性[10]。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1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前期史、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阳性的高危因素。而糖尿病前期史、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是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高BMI)、体力活动减少、低摄入全谷物和高摄入精制谷物均是我国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些均可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加以纠正[12]。

糖尿病前期是糖代谢正常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中间阶段[13]。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14-17]。通过适度运动、饮食调整、控制体重及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干预,可长期、有效、稳定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政府要加强重视社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筛查工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及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

猜你喜欢
空腹检出率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