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分析

2021-08-09 07:49侯伟伟田永虎艾克帕尔热杰甫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

李 婷,侯伟伟,康 华,田永虎,艾克帕尔·热杰甫

慢性病是当前我国居民患病情况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1]。慢性病以病程长、负担重为突出特点,成为居民生活负担变重的重要因素之一[2]。近年来,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患病情况逐渐得到重视[3]。

目前,针对少数可控的影响因素,如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业界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一部分是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年龄段进行的研究[1,4-6],一部分是利用体检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7-9]。然而,大多数研究针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进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关注较少。新疆的南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状况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的关注更低。

自从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在对贫困人口实施倾斜式健康扶贫的同时,还开展了普惠型医疗惠民工程,“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农村人口中全覆盖[10]。阿瓦提县位于南疆地区中北部、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并与阿克苏市接壤。截至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267 928人,其中农业人口213 962人,占比约为80%[11]。共有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1 222人、医生267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 301张。

随着健康教育与全民体检工作的开展,农村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受传统生活起居习惯的影响,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因此,对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当地政府进行决策,着重提升当地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与素养、提升慢性病防控意识,对于降低农村居民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6—8月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选取阿瓦提县托万克拜什艾日克村和代热亚博依村作为样本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60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少数民族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研究课题组成员和统一培训后的访谈员对受访群众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基本情况、饮食行为情况、生活习惯行为情况等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收集,运用SPSS 26.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分析差异采用卡方和秩和检验分析,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方法(向前LR)研究慢性病相关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被访者中,男性为303人,女性为303人,占比均为50%。受访者的年龄为35~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300人(49.5%),初中为194人(32%),高中及以上的112人(18.5%)。本次受访者中,279人患有慢性病,占本次调查人口的46.03%,其中高血压160例、糖尿病68例、冠心病42例、脑卒中13例、其他慢性疾病17例。

2.2 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分布

为探求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将变量进行检验分析。本调查将性别、吸烟、饮酒、睡眠时间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吸烟、饮酒和睡眠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卡方检验结果

将剩余变量进行秩和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年龄、 BMI指数、文化程度、食糖量、食油量、食盐量、饮食与健康知识、注意饮食健康、每周工作量、睡眠状况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以是否患慢性病作为应变量(是=1,否=0),将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模型,并以变量中第一类作为对照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食糖量、食油量、食盐量、饮酒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工作量和睡眠时间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见表3和表4。

表3 自变量定义与赋值情况

表4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传统饮食、生活习俗以及生活观念对年龄较大的人群影响较大,不易改变。而传统饮食、生活习惯等又多是不健康的习惯。年龄越大,健康素养越低[12]。这也与刘亚欣等学者在重庆市贫困地区的研究[13]、梅秋红等学者在宁波市的研究相符[14]。

糖类食用量大与南疆农村地区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当地居民日常饮用茶水等饮料中含糖量较高,而糖类食用越高患慢性病风险会随之增加。

食油量、食盐量也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高油、高盐被认为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食油、食盐量越大,越容易患慢性病。南疆地区农村居民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偏向重油、重盐,如烤肉等类型的食物均为高油、高盐食物,从而导致当地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这也与学者在太原市某城区的调研显示“高油、高盐均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的结果相印证[15]。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饮酒”变量有统计学意义。有学者在对平顶山市城镇居民的慢性病实证检验结果中也表明,饮酒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16]。可能的原因是,当地居民由于受到周围人群(如邻里、同辈人群)饮酒行为的影响学习饮酒,而饮酒成瘾后无法轻易戒除,进而导致机体状况逐步恶化。

“每周工作或劳动几天”“睡眠时间”变量有统计学意义,是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农村居民的工作或劳动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可以视为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其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这与向祖兵[17]、常改[18]等学者的研究相印证,但同时也要注意适量劳动。

睡眠时间越短,越容易患慢性病。睡眠时间影响个体睡眠状况,而睡眠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机体恢复程度。睡眠状况越差,机体恢复程度越低,导致机体过劳、损伤等情况无法完全恢复,进而导致患病风险增加。睡眠时间的改善有助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提高[19]。

经过上述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具有正向影响[20-21],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教育[22]。针对农村老年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程度较低等问题,当地政府及行业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宣教方案,有效借助“互联网”,扎实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其二,加大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拒绝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食物,提倡均衡膳食,加大饮酒有害健康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其三,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居民的体育运动宣传。当地政府可借助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倡导并开展多种体育运动形式,引导当地居民利用休闲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居民身体素质,降低患病风险。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