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基础通识课程思政探索
——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为例

2021-08-15 00:44王长安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3期
关键词:能源思政育人

王长安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总要求,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2017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

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专业教师与学工系统的任务,也是高校各学科专业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深入发掘工科基础通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资源及案例,在教授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基本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与思想育人功能,使专业基础课学习与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同步推进、协同发展、互相促进,是能源动力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在此背景下,开展工科基础通识课程思政探索,既是满足国家高等院校课程深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高等院校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尝试。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及要义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诸多环节,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开拓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4]。

目前,对课程思政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多数是对课程思政的意义、概念及与思政课程关系的探索,以课程思政操作路径为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社科课程。传统的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理轻文”现象,课程教学重点突出了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忽视专业课程学习同时的育人育德[5]。对工科课程如何加强思政育人功能,研究偏少,急需通过课程改革实践对该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课程思政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和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共同构建全程育人的新格局[6],而专业课程思政是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7]。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进一步加深,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逐步成为趋势。如果不能从理念和思想角度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念引领之间的协同关系,就不能树立学生培养全过程育人理念,难以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代表性的工科基础通识课程《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在工科基础通识课中的思考与实践,寻求工科基础通识课程思政模式,提高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二 课程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具有理工特色。为适应学校本科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需要,着眼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等,实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于2016年制定了《基础通识类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指出基础通识类课程是使学生具备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优化完善其知识结构,全面发展其综合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发展结构和办学特色,将基础通识类课程划分为:哲学智慧与推理分析、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学与艺术、中国与世界、文生命关怀与社会认知等5个板块。“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板块主要包括科学探索、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发展等相关课程,《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属于该模块的工科基础通识课程。

能源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基石,然而能源利用造成了诸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协调能源-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利用过程中针对污染物排放控制、能源绿色转化、绿色能源开发以及碳捕集与封存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和社会发展。工科基础通识类课程《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针对能源环境问题、绿色能源开发以及低碳社会发展,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绿色低碳能源概论、能源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绿色能源开发、能源绿色转化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低碳经济与我国低碳发展战略等。

通过《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能源环境污染物控制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绿色能源的研究发展现状及低碳社会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能源环境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使学生了解绿色能源的实现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碳交易与碳排放控制对全球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中,面临或尝试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 通识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教育偏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联系不紧密、融合不充分,思政课程缺乏专业知识及关联案例支撑等问题。通过《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待能够重塑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政理念贯通教学各个环节,发挥工科通识类课程专业引导与思政育人的双重效应。

(二) 通识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缺乏体系性

目前,各类课程都应重视课程思政功能已成为共识。但由于教学工作惯性,或缺乏针对性指导,理工科课程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仍缺乏体系性的经验总结,实际教学工作仍然可能缺乏针对性参照。通过对《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教学各环节进行审视,希望能够多维度融入思政育人理念,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形成系统性经验总结,探索可借鉴的方法模式,为工科通识类课程思政提供参考路径。

(三) 通识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缺乏完整性

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已有的经验,大多是将思政元素、素材放入课程的局部章节。如何实现专业课教学各环节、多维度思政功能,仍缺乏有效举措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通过对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即时监测、定期反馈,以期待形成计划-实践-反馈-优化-行动的教学改革闭环,对教学效果良好、思政功能较强的教学举措进行总结提炼,探索工科基础通识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举措参照体系。

四 《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方法与实践探索

(一) 重塑课程价值体系,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能源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核心支柱产业,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影响到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及环境生态保护等各个领域。此外,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因此,结合国家近年来在能源与碳减排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及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价值体系,凝练教学理念,萃取指导思想,以价值体系为统领重新梳理教学大纲,将思政育人融入授课教学全过程。首先,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能源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汇编,主要包括: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致贺信,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讲话,“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贺信,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贺信,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做出的重要指示,青海考察谈易地扶贫、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发展讲话,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贺信,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实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会见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讲话等等。其次,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碳减排方面的重要讲话汇编,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B20峰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讲话,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讲话等等。再次,整理收集了能源政策方面的主要文件汇编,主要包括: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国家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政策动态等等。

《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价值体系重塑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国家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战略、对陕西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的丰富,立足培养家国情怀浓厚、理想信念坚定、科学素养完善、实践能力扎实的学生。通过整理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重要论述汇编、国家能源转化战略及重要政策相关材料汇编,一方面将相关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育人过程,突出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国家战略层面价值引导;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掌握动态分析,适度指导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分析及领悟相关讲话和文件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产生对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领域的科研兴趣和报国情怀。

由于该门基础通识课程《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面向全校各年级本科生,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思想政治水平、学习能力、选修课程动机等各方面可能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在专业授课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学习兴趣以及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因此,在授课前后通过组织“精炼、集中、丰富”的调研问卷,并借助于微信小程序收集问卷信息,通过定量化和直观化的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在选课动机、课程期待、背景知识水平、思想动态、能源政策和国内外能源形势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领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重点关注课程授课前后,学生对我国能源与碳减排基本情况、能源政策和国家能源大政方针的掌握情况。以2021春季学期为例,通过授课前信息调研掌握到超过50%的学生选择《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的首要因素是兴趣,其次1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课程知识有用。对于课程思政,有超过90%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或者只是了解一点点;对于中国的能源现状,有76%的学生知道一点,17%的学生不太清楚,只有7%的学生了解很多;对于中国的能源相关政策,有63%的学生知道一点,30%的学生不太清楚,只有7%的学生了解很多;对于习近平主席关于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方面的讲话,有33%的学生了解一点点,3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30%的学生偶尔关注,只有3%的学生经常关注;对于双碳目标,有70%的学生知道一点,有1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只有13%的学生知道很多。

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在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方面的基本政策法规和国家层面的重要精神与方针并不十分清楚,迫切地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补充该方面的思政教育内容,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此外,通过课程授课后的调研问卷数据可知,通过《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学习,学生不但在基础专业知识掌握方面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该领域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提高了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兴趣和家国情怀。

(二)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作为基础通识类课程,原来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此次课程思政改革着眼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是关键[6];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是核心问题[7]。首先,努力提高任课教师团队课程思政认识。该课程的授课团队包括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含有60后教授1名、70后教授1名以及80后副教授2名。通过课程组内部“传帮带”,明确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对学生思维、素养及社会价值观塑造和提升的重要作用,提升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积累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德育人、以身作则。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理念,努力以教师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认识。其次,积极把握授课对象学生特点。根据学校学生理工科背景扎实,基础通识课学生范围广、跨年级、跨学科的基本特点,结合选课学生基本情况摸底与定量分析结果,充分掌握授课学生特点。绝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乐于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家国认同感且可塑性强,但是对我国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的相关政策、中央在该领域的最新指导方针缺乏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根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特征,积极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开发课程思政案例。通常,能源动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以下几类[3]:基础知识概念,著名学者卓越成就与高尚品德,专业工程应用以及经验案例等。借鉴于此,《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案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战略、科学家精神、产业需求、科技史实、专业知识、实践素养等。下面以几个代表性案例为例做具体介绍。

(1)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国家战略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止开发不是妨碍发展而是有利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能源绿色开发与资源循环利用就非常重要。围绕国家在能源开发与资源利用方面的基本战略方针,首先介绍国家能源绿色开发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与中央领导讲话精神要义;其次,解读国内领先石化企业的先进环保理念,结合我国相关行业实际情况,介绍无害化、资源化、资源价值化方式,介绍三废利用与绿色开发的辩证关系及实施案例;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进行正反双方面的思辨探讨,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总结学生认知,进行案例结果定量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建议。

(2)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科学家精神为借鉴

在2020年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在能源转化与碳减排技术开发过程中,原始创新非常重要。围绕能源高效转化原始技术创新,首先介绍国家鼓励原始创新的政策和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其次,介绍什么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与特征等;再次,阐述能源转化与利用过程中,技术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与主要体现,融合培养学生梳理原始创新的理念;最后,以典型优秀科学家代表,如居里夫人、钱学森、屠呦呦等,介绍其拥有的科学家精神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讨论“对于原始创新的理解及其在能源转化方面的认识”,并形成案例总结报告。

(3)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产业需求为面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从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中国企业成长起来。首先,以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例,介绍石化行业典型企业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其次,以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介绍煤电行业典型企业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头脑风暴”,思考讨论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调研能源相关企业在高效洁净利用方面的创新举措。

(4)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科技史实为线索

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使用,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例如油气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以及油膜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等。以“石油的前世今生”为主题,首先介绍石油的成因、影响因素、组成成分特点等;其次,阐述石油开采的历史、石油开采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争端问题等;再次,以我国目前典型石化产品为例,介绍石油衍生品种类、特点及其清洁利用措施举措;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如果在石油利用过程中降低污染物排放、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学生能源绿色开发的基本意识,完善学生对节约化石能源的个人素养,加深学生对传统能源清洁转化和清洁能源转化技术等问题的认识,进行案例结果定量化分析。

(5)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CO2大量排放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而我国政府“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针对目前国内能源行业热点的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首先由清洁能源、新能源开发引入碳减排与碳中和的主题;其次,通过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介绍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什么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再次,介绍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路线及对能源发展的影响,重点介绍能源领域举措;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助力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干些什么?安排学生完成开放性题目作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双碳目标实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彰显我国大国担当与言必信、行必果的民族自信。

(6)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实践素养为提升

能源绿色转化与大规模碳减排的实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志存高远与积极奋进,包括工科学生始终应该树立的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理念与理想。首先,由柳永的诗词《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及李商隐的诗词《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引入主题——奉献精神,服务社会;其次,分别基于能源化工、农业生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引入中国优秀企业在产业报国、社会服务方面的一些做法;再次,由新华网评“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组织学生思考爱国精神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这种精神;最后,结合大学生高校学生在服务社会、产业报国方面的责任与担当,安排学生完成课后感想的撰写,强化培养大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

通过《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实践,采取对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三方面的重塑,探索工科通识类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此外,通过对《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的教学全流程模式探索,期待总结形成从价值导向、内容框架、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方案。

五 结语

通过专业通识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打破工科学生思想政治育人的孤岛困境,实现协同育人、三全育人。在《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试图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从价值引领、内容线索、模式调整等方面重塑《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体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探索实现通识类专业课思政功能。此外,以《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构建工科通识类课程思政育人可行模式,通过思政理念贯穿、时政教育引题、教学模式融合等措施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辩论等方式监测检视教学效果,探索可行的工科通识类课程思政路径。

围绕课程思政模式探索,形成《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新大纲、新教案。整理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相关重要论述汇编、国家能源转化战略及重要政策相关材料汇编;围绕课程内容,整合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多元化学习资料,开发了课程思政相关的课程案例若干,并在《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课程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相关经验和继续改进的方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借鉴同类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实施方法,又要充分体现各自课程的特色,使得课程思政模式与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和学科课程特色。应该始终坚守专业定位,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授的基础上,完成思政育人的基本功效,避免在专业基础通识课程中生搬硬套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能源思政育人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