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技术

2021-08-21 06:19任正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榆林市农家肥株距

任正军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榆林市在陕西省北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东经107°28旵~111°15旵,北纬36°57旵~39°35旵,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11.3℃,≥10℃积温为2847.2~4147.9℃,无霜期平均134~169天,年日照时数2593.5~2914.2 h,年辐射总量128.8~144.3 千卡/cm2。全年平均降水量316~513 mm,集中在7~9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 万公顷以上,其中长城沿线风沙区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0%左右。该区域土壤多为荒漠条件下的风沙土,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差,是春玉米的优质高产适生区域。玉米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技术对绿色节本增产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键技术

增加种植密度。宽行1.0~1.1 m,窄行0.4 m,密度5380~7055 株/亩。

增施商品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增加农家肥使用量。

改变传统灌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旱地集雨窖、高抽水源及草滩地的深井、多管井等灌溉设施,由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改为水肥一体化滴灌,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在确保种植效果的同时可以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的目的[1]。

减施化肥农药。一次性底施商品有机肥,有农家肥用量40 kg/亩,无农家肥用量为80~120 kg/亩,同时施入新型缓控释肥料(28-13-7)40 kg/亩。玉米拔节期至灌浆初期分5~6次随滴灌施入21%高效生态氮肥50 kg/亩。玉米3~7 叶期杂草出齐时进行1次化学除草。

二、与传统技术的核心区别

1、农民种植模式

一般行距0.6~0.8 m,窄行0.4 m,株距0.4~0.5 m,等行距种植,密度3300~4200 株/亩。

2、农技部门推广模式

一般宽行0.6~0.8 m,窄行0.4 m,株距0.20~0.27 m,密度5000~6000 株/亩。

3、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模式

(1)耕作带型与密度

一般采用1.4~1.5 m 耕作带型,宽行1.0~1.1 m,窄行0.4 m,比农技部门推广模式宽行增宽0.3~0.5 m;株距0.135~0.165 m,比农技部门推广模式缩小0.035~0.105 m;种植密度与农技部门推广模式相同或略有增加。

(2)水肥管理技术

亩施具有缓控释功能的氮素化肥50 kg,滴灌田分5~6次随滴灌施入,漫灌田块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

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应用前景

1、经济效益

春玉米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模式目标产量1100 kg/亩,宽行密植增产10.56%,配套技术增产10%以上,二者叠加效益在20%以上。按1000 kg/亩计算,亩增加产值440 元/亩;少追肥1次每亩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合计78 元,每亩总计增加纯收益518 元。

2、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推进当地农民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实现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当地春玉米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应用该技术符合国家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战略,使农业走向节本、增产、增效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3、应用前景

春玉米为榆林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作物,全市常年种植面积400 万亩以上,榆阳区春玉米种植面积达40 万亩以上。由表1~表3 可知,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玉米碳四作物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表1 2019 年春玉米增密高产与常规种植多点产量

表2 2019 年春玉米增密高产现场观摩测产记录表

表3 种植密度参考表

宽行密植创新栽培模式増施商品有机肥、农家肥、土杂肥,进行秸秆还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利于藏粮于地[2]。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减少水肥流失,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配合无人机航化作业、喷施叶面肥、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一次性底施化肥、一次性追肥、一次性化学除草,减少了化学用品的田间使用量,且减少了用工成本[3]。

猜你喜欢
榆林市农家肥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叶锐仙作品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如何发酵农家肥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农家肥堆腐要适度过度腐熟危害不小
昆明烟区农家肥的基本特性与安全性现状研究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How did I become a marathoner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