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损、提效、促增产

2021-08-22 14:06林单丹
今日农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农机手机收收割机

林单丹

2021年天津市在粮食生产方面实现水稻机收率接近100%,良器、良法推动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天津秋粮生产面积、总产量均比2020年增加。2021年,天津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9万台,玉米机收率超过90%,水稻机收率接近100%。其中100万亩小站稻在抗灾基础上实现100%使用机收,夺取了丰收,总产量预计达到60万吨左右,比2020年增加10万吨。

大企业给农机“加脑”,天津引入的智能农机,充分依靠科技完成收割。

地况、工况、产况,颗粒归仓的信念,随着智能农机上跳动的数据而不断增强。针对2021年农田沥涝严重,普通机具无法入地的情况,天津联络大型农机产销企业、周边省份农机管理部门,发布供求消息,联系协调80台履带式收获机,493台轮式玉米收割机来津作业。“显示作业地块情况,根据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收割的精准化;实时显示工况,根据田间情况调整设备作业角度、速度实现收割的精细化。”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机管理处王全兴介绍,这些大型智能收割机高效绿色。收割机能够根据稻田情况,完成自动定位,调整各项参数适应田间湿度实现高质量收割和田间不漏割。

土专家给农机“换鞋”,下地干活不误事。

2021年天津降雨量大,田间湿度较高,机收作业面临难题。“在玉米收割期,田间湿度大导致传统机械容易旋入无法正常工作。我们推行‘专家指导生产设计、合作社带动推广的方式,快速实现农机改造,对玉米进行了机械化抢收。”王全兴介绍,收粮季农机作业争分夺秒,快速制定农机改造方案、迅速推广。天津益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窦华军是农机“土专家”,他带领合作社成员对社内农机的田間“下旋”制定改造方案。“更换了主动轮,改为三角履带,针对不同机型选用不同滑道,以达到适应墒情最佳效果。”窦华军针对滨海新区土地墒隋进行设计,25名合作社成员将社内60%的玉米收割机进行了改造,8天内完成全部改造并成功完成试收割。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下,在窦华军等“土专家”推广中,带动示范很多农户将自己手中的农机及时改造,确保抢收。

大学堂给农机手“加油”,良器配良法,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

天津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提前组织全市农机手开展“机收减损”培训和实战演练,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等赛事,强化拖拉机障碍行车、场地移库、机具维修、挂接农具等关键操作。通过技能比武提升了驾驶操作人员应对复杂作业环境的实操技能。目前社内所有农机手都能掌握收割时割刀角度精准,稻茬尽量低矮,确保稻穗全部吞进机腔。对倒伏的水稻经过专家指导能够耐心作业,进一步减少稻谷损失。

目前,天津全市机收小站稻进入尾声,小站稻平均机收损失率远低于国家标准,平均每亩可减少稻谷损失6.5千克左右。

猜你喜欢
农机手机收收割机
10份Iodent种质玉米自交系宜机收性状配合力分析
机收包谷
我国大规模小麦机收率达97%
收割机
收割机维修与保养的方法研究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排除
未来的收割机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互联网+农业”的构想—实现农机手和农民的线上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