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2021-08-23 21:50牛玉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牛玉兰

摘要:目的 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重症肝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停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后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经综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轻微好转。病程中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及腹痛,予查淀粉酶及上腹部CT后确诊为合并急性胰腺炎,立即禁食、予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仍逐渐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该患者最终死亡。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较低,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新的病情变化,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急性胰腺炎,导致该患者最终救治失败。临床医师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其他系统并发症。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410-01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1]。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后出现病毒学的突破,发生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曾有所好转,但是后来并发急性胰腺炎,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虽然经积极的抢救治疗,最终死亡。本文对该患者的发病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为类似病例的发病治疗积累相关临床资料与经验。

1病历资料

患者,男,陈XX,38岁,因“乙肝病史12年,纳差、乏力、尿黄10天”于2018年12月12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无异常,定期复查。2007年开始出现反复的肝功能异常,予规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期间复查肝功能出现轻微异常,于2016年开始加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2017年12月患者自行停用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患者于2018年12月2日开始自觉纳差、乏力、尿黄,症状逐渐加重,于12月12日至我院就诊。当时查肝功能提示,丙型肝炎抗体阴性,甲型肝炎抗体阴性,戊型肝炎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阴性。腹部彩超提示:腹腔积液、肝脏回声稍密集,胆囊壁厚,胆囊腹壁结晶。入院后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单胺、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降酶治疗,予腺苷蛋氨酸、考来烯胺退黄、改善胆汁代谢,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生长;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螺内酯+呋塞米利尿,予头孢他啶抗感染,复方嗜酸乳酸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步进展。患者入院第4天,患者仍有纳差、乏力、尿黄,于12月16日再次复查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患者黄疸进一步加深,存在胆汁淤积,目前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成立。于12.17开始调整治疗方案:加甲强龙40mg iv qd ,并调整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加强抗感染治疗,并每日输注血浆改善凝血功能。患者入院第8天,患者纳差症状轻微好转,2018.12.20复查,腹部彩超:腹水明显减少。患者黄疸及凝血功能较前有所改善。继续予抗病毒、抗感染、保肝、降酶、改善凝血、补充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患者纳差、乏力症状逐步减轻,于12月24日,即患者入院第12天复查。患者症状好转,继续予治疗。患者于12月25日凌晨突然出现腹痛,表现为持续性胀痛不适,有恶心,无呕吐,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腹痛不能缓解。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综合症状患者目前合并急性胰腺炎诊断明确。于12月25日开始予禁食、生长抑素持续泵入、哌替啶止痛、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等综合治疗。患者上腹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是仍有疼痛伴有纳差、乏力明显。于12月26日再次复查,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家人要求转院,予12月26日转入省人民医院。一周后回访,患者死亡。

2讨论

肝衰竭,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根据病理特征及病情发展情况,肝衰竭可以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脏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损伤的一种症候群。我国2012年《肝衰竭诊疗指南》定义为: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极度乏力、纳差;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大于17.1 μmol/l;出血倾向:PTA≤40%或者INT≥1.5;失代偿性腹水;伴或不变肝性脑病。本文中该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停用抗病毒药物后,在不明原因诱因下出现,肝功能的迅速恶化,表现为极度的纳差、乏力,伴有INR大于1.5,伴有腹水,每日胆红素升高大于17.1 μmol/l,该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明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黄疸有所下降,INR有下降,患者纳差、乏力及恶心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但是病程中突然出现了腹痛,当时予及时的检查明确诊断合并急性胰腺炎,并与正确处理,但是患者仍有出现了病情的再次加重,并最终死亡。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率非常高,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可以出现各个系统的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2]。

参考文献:

[1]李宇,张平,郑渝梁,邓昌玉,苟菊花.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2019,24(06):718-719.

[2]应高翔,杨英,吴凤天,陈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特点及对诊断的影响[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2):140-148.

猜你喜欢
急性胰腺炎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生大黄加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估
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