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邂逅美丽

2021-08-26 02:27林莹莹
课外语文·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激趣教学教学反思情境创设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追求引领学生共同生活,在生活阅读中共读共写,这也是当前创新素质教育实验发展的最基本理念体现,它为学生呈现了一种美丽的邂逅、合作方式,让师生通过一个课堂、一本书就能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本文中探讨了教师组织班级所开展的“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基于新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其活动开展的基本流程与教育反思,引领学生深入其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关键词】共读共写;班级阅读活动;激趣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反思;邂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1-013-02

【本文著录格式】林莹莹.换一种方式邂逅美丽——以“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21):13-14.

学校课堂中应该充盈书香,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希望,教师才更有动力,学生才更有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基于共同价值、共同愿景、结合阅读展开教学互动过程,例如开展“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教师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与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与健康成长都是颇有好处的。

一、校园“共读一本书”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概述

目前许多校园都在积极开展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共同阅读、学习、写作过程中,在互助合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合作意识能力。以下简单分析了该活动方案创设的现实价值意义、表现形式以及活动对外宣传内容。

(一)活动价值意义

“共读一本书”活动的基本原则理念就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精读好书,点亮心灯,追求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在伴随名著共同阅读学习过程中也希望塑造阅读者的美好心灵。在校园读书节这一现代文明表现形态中,“共读一本书”活动会组织开展,它在宣扬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方面颇有经验。学生在共读共写过程中感悟生活、感悟历史、体验社会、了解科学、拓展思维、憧憬未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到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共读氛围,收获喜悦,收获感动。在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也希望通过“共读一本书”活动有效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校风,组织“共读一本书”系列阅读活动,逐渐让阅读成为一种校园风尚。

(二)活动表现形式

“共读一本书”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大体上可分为线上、线下两种表现形式。线上方面,它追求活动线上分享书籍内容,结合分享主题鼓励学生为书籍自由配图,可结合自身心情、感悟、体验,结合学习平台与其他同学分享线上书籍内容,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心读者朋友。

在线下共读方面,则主要根据线上所分享的读书内容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焦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线下分享主题。在确定活动主题过程中,则主要根据线上活跃程度与分享内容质量对核心教育内容进行确立。围绕这一核心教育内容组织开展诸如主题班会、寝室交流会等主题活动。所有活动都会以直播形式上传到网络上为更多学生所分享学习。

(三)活动对外宣传内容

针对“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校方面是希望面向外部做好宣传工作的,它主张宣传教育工作鼓励更多教师、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阅读、共同写作、共同合作、共同生活。并有教师为学生发放线下共读奖励,鼓励活动参与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二、校园“共读一本书”教学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

校园“共读一本书”教学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包含如下:

激趣导入、启发学生智慧→创设情境、邂逅美丽→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反思成长

结合上述3点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流程,以下将进行逐一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一)激趣导入、启发学生智慧

当学生每天进步时,他看见最初的那个东西,他就会变成那个东西,那个东西也会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说学生在进步中所选择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运用这一点,例如开启“共读一本书”活动,让书籍成为学生每天都看到的东西,在书籍阅读过程中激趣导入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学习智慧。

在这里就提到了激趣,而教师也希望合理运用这一点,在“共读一本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利用绘本展开“共读一本书”活动。绘本中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其中却拥有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以图片呈现给学生,希望学生通过图片学习猜测绘本内容,在阅读分享课程内容过程中教师就会主动提炼问题,吸引学生学习关注生活、关注所学习内容,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邂逅美丽

其次,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书籍中邂逅彼此,邂逅美丽。在该过程中共读一本书会与学生共同进入到情境中,在课堂情境中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智慧。例如在阅读分享课程中,教师会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刺激学生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比如说在《艺术和美,是什么?》这一本绘本图书中,教师就希望深层次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告诉学生实际上充满想象力翅膀哪里都可以去,哪里都可以遨游飞翔。在课堂上,教师会提问学生:“大家是否知道美是什么?”班级里的学生回答各异,有学生说自信就是一种美,有学生则说长得好看就是美,还有学生说心灵美才是最美的。结合学生的不同的回答,教师就为学生展示了《艺术和美,是什么?》中的各种图片,其中有山、水、大自然等等。此时教师继续提问:“请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中的美景美物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这些美都出自大自然”。在為学生介绍了自然美后,教师则提出了艺术美这一话题,教师说其实心灵美是一种艺术美,它不同于生态大自然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美。实际上,教师的这一教学情境创设充满哲理性,希望学生能够接受情境创设与邂逅美丽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美的过程中也希望学生能够正视美,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界。

(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反思成长

最后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过程中指导学生反思成长,这是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彼此交流的空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观点。结合共读过程增加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话题内容。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绘本书,激发学生在此投入到绘本书学习氛围中,建立共同生活、反思成长体系。

例如在以“帅狗杜明尼克”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上,教师就引领学生阅读书籍,其中写道:“杜明尼克明白,他又将开始一番伟大的冒险了!为什么他还要冒险呢?”“因为我对我的生命充满了兴趣。不过,我还想等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比较有趣,我喜欢意外的惊喜。”

这段绘本书籍中的话十分具有情境感,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激发颇有好处,教师要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契合新教育实验教育理念展开学生之间的共同生活,促进他们反思成长。实际上,共读共写是鼓励学生之间产生彼此不同的观点,且鼓励他们进行相互交流,学生在共读共写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机会共同生活,增进彼此之间感情,同时它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也非常有必要。

而在共读共写课程结束后,教师会选择带领一名孩子进行读后感抄写,且教师会对学生的抄写结果给出评语,也鼓励学生自评,结合不同评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理解问题。比如说,在《艺术和美,是什么?》这一绘本书的阅读评价后,教师就告诉学生,其实美都是由自己所决定的,只有自己心灵真诚,才能看到自身心中的美。在坚持自身心灵美这一点上,千万不能否定自己心中的美,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放弃自己对于美的坚持。这些都通过绘本教学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心目中的美好,并永远留住美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校内组织“共读一本书”阅读活动是希望学生能够邂逅书籍、邂逅知识、邂逅自己亲爱的同学与老师,邂逅自己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而在该过程中,教师则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尽情发挥,逐渐探索,深入新世界,分析、想象不同题材中的不同内容,确保“共读一本书”教学活动生动有效。而与此同时,教师也鼓励师生之间实现互补,共建好感,在相互尊重友爱的氛围中完成某些教学任务,例如“共读一本书”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任务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拉近书生、生生、师生之间彼此的距离,打开学生未来学习阅读、交流理解彼此的新世界。实际上,这就是换一种方式展开阅读互动教学过程,通过“共读一本书”邂逅知识、邂逅美丽,发现世界真的美好。在未来,“共读一本书”活动还希望更多更好拓展于不同级别学校的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良好教学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凤燕.优化阅读推荐实施分层阅读——对班级共读一本书的冷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

[2]张建军.“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会——《帅狗杜明尼克》教学实录(节选)[J].小学语文教师,2006(2 ).

[3]林艳萍.让孩子爱上读书——班级读书会开展策略例谈[J].家长(上旬刊),2020(1).

作者簡介:林莹莹,女,1977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激趣教学教学反思情境创设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探讨
探讨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因素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初探
妙用激趣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