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李子柒”视频在国内外走红的启示

2021-09-01 07:54王玉茹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子柒李子话语

王玉茹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作用意义。而近几年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走红的知名博主李子柒的视频则成为讲述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声音”。“李子柒”账号是首个在YouTube平台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其作品运用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传播方式塑造和建构了一种远离城市、隐居田园的日常生活的媒介景观。而这种媒介景观的塑造不仅增强了国内人民群众对我国文化的自信,更加深了海外人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本文从“李子柒”视频中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概述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4年2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文化自信”,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则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把握。而这三者不同历史根源的文化之间既随着时代的和历史的发展一脉相承,又各自保留着自身的文化特色。其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涉及社会生活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勤俭节约理念、儒家传统文化以及孝道文化等,也包括阴阳五行、京剧戏曲等文化、诗学艺术、古典乐器和舞蹈等;而革命文化则是基于历史变迁和社会语境的更迭下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时代的产物;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旋律下的先进文化。这三类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渊源。

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能够使得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共处、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而且对于国家宏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李子柒”视频的文化现象分析

(一)个体叙事:文化符号引起共鸣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语境的变迁,在“众声喧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介景观的建构主体呈现出官方下移至民间的趋势变化;媒介场景也逐渐从宏观叙事的场景转向微观叙事。

新的话语传播方式产生了新的话语传播视角——个体叙事。“李子柒”视频通过个体的视角将惬意、悠然的田园生活同李子柒本人的日常生活情景相结合,采纳高清的制作技术,呈现隐居山林间的生活片段,通过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如: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还原乡下田园生活场景)将传统文化中的“出世观”和隐居理念进行个人生活化的情景“还原”,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日常的普通生活为载体,通过接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引起国内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共鸣。

索绪尔将符号分成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尤其是视听符号的运用在“李子柒”的视频中最为常见。在个体叙事下,李子柒通过展现日常做饭的场景将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呈现美食、服饰、自然风光、乡下生活场景的视觉符号和轻音乐背景、使用做饭工具或其他用具时的声音、乡下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如鸟鸣、狗叫、雷雨声)等听觉符号成为其原创视频的特色。而这两类非语言符号在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处于重重压力下的社会各群体获得了心境的释放和放松,与之形成强烈的共鸣。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降低了处于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的他国对我国文化的误解,减少了因为语言而导致的认知和理解障碍。

(二)渠道大众化:传统文化的新话语实践

李子柒发布的视频中包括短视频和长视频,这符合了碎片化时代人民群众的媒介接触习惯。而且,这些视频被上传到了微博、抖音、bilibili、小红书、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而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以碎片化、娱乐化、大众化、去中心化,以及沉浸互动式的体验为主要特征。而“李子柒”的视频不仅符合了这些特征,而且通过自媒体平台在这些新媒体公共渠道的发布,使受众基础逐渐扩大,使中国故事传播得更宽、更远。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结合新时代的话语传播方式。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接触形式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接受信息的特点,更易于人民群众的接受和理解。而在迎合受众娱乐化、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同时,“李子柒”打造新媒体环境中独特的品牌IP,是主流文化同当代媒介语境相结合的自媒体传播典范。

(三)理念生活化:中华文化同世界的对话

在视频中所传递的文化理念主要是隐居田园、远离城市喧嚣与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而在“李子柒”视频中将这种理念同个体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日常生活来还原和展现一个泰然处之、悠然自得的中华文化中所推崇和向往的文化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指出:“高语境文化互动的特征是传达的讯息少,隐含信息多。低语境文化互动特征是传达讯息多,隐含讯息少。” 因此根据高低语境理论的相关定义和概念,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美英和大多数北欧文化则是低语境文化的代表。李子柒的视频对外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避免了对外传播中的壁垒,利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了低语境文化的转换,大大减少了跨文化中的“文化折扣”。成为我国文化与世界接轨的突破口,对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李子柒”视频为增强文化自信带来的启示

(一)创新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建构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话语传播的方式早已不再适用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的方式路径,由于主流媒体的话语实践转变对于正确引导大众意识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李子柒”视频的平民视角的话语传播方式值得主流媒体的参考和借鉴。

而在近几年的媒体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出官方媒体融入各个大众媒体中,如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常常以个体的视角传播构建城市形象的视频;在学习强国App中利用水墨画形式刻画的中国风的人文风景也值得一提;此外,央视形象的代表——朱广权主持人也成为带货圈和新闻播报圈饶有韵味的“段子手”,使新闻联播具有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不失当代幽默的“段子”风采……这些都是官媒在媒介融合中做出的努力,并且成效显著。

相信未来的主流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介环境、利用新兴技术并结合主流价值观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更加亲近、接地气的形象。讲好中国声音,传递主流价值观,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新传播新形式,以大众视角讲述好中国文化,为坚定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起好官方媒体的带头作用。

(二)加强自媒体和群众的媒介素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媒介素养被正式引入我国。媒介素养的内涵应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 在多元化信息不断涌现、频频更新的网络新媒体语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通过低门槛的网络传播出去,因此,良莠不齐的信息大量涌现,由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媒介素养较低,而在接受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的信息时无需耗费太多的精力即可获得自我的放松和满足,这类信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接受时比较容易,但低俗和过度娱乐化的信息属于腐朽文化,长时间接触这类信息只会成为精神鸦片麻痹群众的意识,在娱乐至死中使大部分群众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具有批判性的理性思维,因此,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需要依靠的是国家的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自我觉醒、经济权力的合理支配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切忌培养出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下的“无知”群众。

无疑,“李子柒”的视频成为新时代的经典之作,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增添了一份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其他自媒体和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上了生动的一课。只有提高社会各界群体的媒介素养,才能端正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在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李子柒”视频中所传递的人文理念值得许多自媒体借鉴和参考,许多自媒体在发布信息时为了迎合一些大众的低俗口味或者为了引起大众的注意,不惜歪曲事实,标题党成为各个自媒体引流来增加经济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而在受众选择接触信息时,由于没有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中容易被信息茧房所包围和控制,从而受到经济权力的奴役,而越来越缺乏理性思维,这无疑是一种资本逻辑下导致的恶性循环。加强自媒体和受众的媒介素养,就需要国家、政府的正确规范和引导。对自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限制,设置内容发布的底线和规则,引导社会文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更加清风气正。此外,更应当加强人民群众在媒介接触时的判断能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发布信息时的底线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趣味。增强尤其是大学生在内的各类社会群体的媒介素养,更好地端正对待媒介建构信息时的取舍态度和批判思维,通过官方媒体或者国家的正确引导明辨优秀和腐朽落后的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从而使得人民群众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做到文化自强。

(三)打造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新形式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能够获得外界人士的认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也是增强我国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文化的对外输出中打造易于外界受众接受的方式对于获得海外人士的理解和认同是至关重要的。

“李子柒”视频通过视听符号传递中国声音,降低了国际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障碍和隔阂,为我国在文化输出的方式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借助新的话语传播形式,以同受众亲近、接近的视角呈现中华文化,并且为了避免语言交流的障碍或误解,使用低语境下的交流方式,增进外界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向外传播好中华文化,从而增强本国人民群众对我国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感。

三、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新媒体时代下更需要运用新的话语传播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我国文化的自信。“李子柒”视频是传递中华传统文化新话语方式的可行性路径的典范,为我国在新媒介环境中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实践,希望此篇文章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中国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并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李子柒李子话语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奔跑吧!李子柒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我的糊涂妈妈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长尾理论视域下内容型网红价值变现研究
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