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甲酯栓与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疗效比较

2021-09-02 20:42王爱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疗效

王爱平

【关键词】预防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疗效

近年来,产后出血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每年总产妇2% ~3%,严重影响着产妇生命健康[1]。产后出血高发于分娩后2 h 内,受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影响,可导致母体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并发急性肾衰竭、血管内凝血等。因此为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常给予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注射液干预,以促进子宫收缩,但受产妇个体差异影响,催产素效果不佳,而麦角新碱注射液静脉给药可引发恶心、呕吐、心率过缓等不良反应,甚至诱发麦角中毒。因此,探究高效预防产后出血药物仍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以70 例自然分娩产妇与30例剖宫产产妇为样本,探究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甲酯栓等药物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以70 例自然分娩产妇与30 例剖宫产产妇为样本,随机分组。A 组,35 例自然分娩、15 例剖宫产,年龄23~30 岁,均值(26.74±3.21)岁,孕周均值(37.94±1.14) 周;B 组,35 例自然分娩、15 例剖宫产,年龄24~31 岁,均值(26.81±3.35) 岁,孕周均值(38.01±1.21) 周。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100 例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选入标准:伴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且自愿参与者,包括伴贫血者、伴流产史者、伴产后出血史者、伴妊高症者、伴剖宫产史者或精神状态差者。排除标准:B 超检查与末次经期不符者、孕周小于28 周者、入院前使用缩宫药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产妇分娩期间全程监护,完成分娩后,均给予宫缩素( 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给药剂量10U,给药方案为静滴。A 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给药方案为舌下含服,给药剂量1 mg,静止1 min 等待卡前列甲酯栓融化。B 组产妇分娩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 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给药剂量400 μg。分娩后产妇若大量出血,可准备无菌纱条填塞宫腔,并静滴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同时记录产妇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记录产后出血人数、产后2 h 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差异。产后2 h 出血量计算方案如下:若为自然分娩产妇,分娩后更换并记录敷料重量,2 h 后重新对敷料称重,计算重量差异记录为出血量;若为剖宫产产妇,术前更换并记录敷料重量,分娩后2 h 后重新对敷料称重,计算重量差异记录为出血量。

1.4 统计学研究 各项数据资料使用SPSS21.0 计算软件统计分析,例(%)、x±s 对产妇用药预防产后出血期间计数、计量指标,行χ2、t 检验。P<0.05,可对比。

2 结果

2.1 自然分娩产妇出血率与出血量对比 A 组自然分娩产妇经卡前列甲酯栓干預,2 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5.71%;B 组自然分娩产妇经米索前列醇干预,10 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28.57%,差异显著(P<0.05)。另一组数据分析,A 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2 h 后出血量(164.52±25.41)mL 少于B 组(196.18±27.69)mL,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 剖宫产产妇出血率与出血量对比 A 组剖宫产产妇经卡前列甲酯栓干预,1 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6.67%;B组剖宫产产妇经米索前列醇干预,7 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46.67%,差异显著(P<0.05)。另一组数据分析,A 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2 h 后出血量(214.57±31.84)mL 少于B 组(258.49±36.72)mL,差异显著(P<0.05)。如表2。

2.3 自然分娩产妇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A 组产妇用药后寒战风险低于B 组(P<0.05);用药后A、B 组恶心、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风险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3。

2.4 剖宫产产妇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后A 组寒战风险降低,低于B 组(P<0.05);组间恶心、腹泻、发热等风险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4。

3 讨论

近年来,产后出血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发展为产妇死亡首要原因,常见诱因为前置胎盘。随着临床对产后出血研究不断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与宫内手术操作有关,此外,由于前置胎盘附着在宫颈与子宫下段,且子宫内血窦、血管交错,结缔组织多、平滑肌少,因此子宫下段处肌肉较少,分娩期间收缩力较低,导致胎盘剥离及剥离后血窦闭合难度增加,进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2]。目前,临床对于产后出血风险较高产妇,仍以缩宫药物干预,促进子宫收缩以达止血目的。缩宫药物用于防治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其中缩宫素应用率较高,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且价格优惠,产妇耐受性较高,但缩宫素药物半衰期短,进入人体后可快速经肝胃代谢,影响药物作用时间,因此单独使用效果不佳[3]。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1 衍生物,局部给药血药浓度较高,可作用于子宫平滑肌,提升子宫压力,进而刺激子宫收缩,进入人体15 min 左右,可促进血浆代谢,首次半衰期在用药20~40 min 左右,随后半衰期可延长至1.5h, 用于防治产后出血,可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产后2 h 出血量。但米索前列醇起效时间较慢,因此联合缩宫素治疗,可协同作用,提升药物起效时间、延长药物半衰期,可降低产妇个体差异影响,减少产后出血情况。而卡前列甲酯栓是新型产后出血预防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发挥Ca2+ 载体作用,调节胞浆与子宫细胞内Ca2+ 浓度,还可刺激肌原纤维及子宫平滑肌,提升子宫收缩能力[4]。此外,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期间,还可提升子宫内缩宫素受体数量,强化缩宫素作用,对于部分缩宫素敏感性较低者,单独使用卡前列甲酯栓仍可促进子宫收缩,效果良好[5]。结合本次研究分析,A组行卡前列甲酯栓干预,B 组行米索前列醇干预,A 组自然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率5.71%、出血量(164.52±25.41)mL均低于B 组28.57%、(196.18±27.69)mL;A 组剖宫产产妇中,产后出血率6.67%、出血量(214.57±31.84)mL 均低于B 组46.67%、(258.49±36.72)mL,提示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更佳,因此卡前列甲酯栓可作为首选药物推广,以减少出血量。另一组数据表明,A 组自然分娩产妇与剖宫产产妇分娩后寒战风险均低于B 组产妇,提示卡前列甲酯栓安全性更佳。

综上所述,自然分娩产妇或剖宫产产妇选取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米索前列醇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宫腔填纱配合米索前列醇局部给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
不同时间舌下含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观察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雌孕激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