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甲霜灵与嘧菌酯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2021-09-02 10:03立,李
世界农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嘧菌含药乳剂

金 立,李 文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合肥 231604)

马铃薯作为当今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25%左右,均为世界第一[1-2]。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3],故马铃薯增产和病虫草害防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马铃薯晚疫病由疫霉菌引起,是马铃薯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发病一般年份,可造成马铃薯减产20%~30%,发病严重时,马铃薯减产达50%以上[5-8]。由于马铃薯晚疫病抗药性的产生及农民施药的随机性,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精甲霜灵(metalaxyl-M)属于苯基酰胺类,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施药方式多样化、保护与治疗效果均优异的广谱内吸杀菌剂,可以作茎叶处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等引起的作物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其杀菌谱广,对晚疫病等真菌病害有良好的活性[9-10]。精甲霜灵和醚菌酯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混配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为进一步明确精甲霜灵和嘧菌酯联合对马铃薯晚疫病作用效果和复配后的田间应用效果,作者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开展了精甲霜灵与嘧菌酯及其不同配比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联合毒力以及田间药效试验,为药剂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配方筛选试验

1.1.1 供试靶标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分离、纯化、保存并提供。

1.1.2 试验药剂

95%嘧菌酯原药,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92%精甲霜灵原药,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3 仪器设备

FA1004A型电子天平(上海力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培养箱(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可控日光温室(12 h/12 h光暗交替、光照强度8 000~30 000 lx、温度 15~26 ℃,相对湿度 65%~80%),系青州晖耀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建。

1.1.4 试验方法[11-1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推荐的平皿法(NY/T 1156.2—2006)。步骤如下:⑴ 室内用黑麦培养基(黑麦50 g,琼脂20 g,去离子水1 000 mL )培养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⑵ 药剂配置: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称取0.105 3 g嘧菌酯原药,用丙酮溶解后再用无菌水溶液在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1 000 mg/L嘧菌酯母液;称取0.108 7 g精甲霜灵原药,用丙酮溶解后再用无菌水溶液在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10 00 mg/L精甲霜灵母液。⑶ 药剂处理:制作黑麦培养基,按照倍比稀释法制成含药平板。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量取150 mL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加入无菌锥形瓶中,待培养基冷却至50~60 ℃后量取0.96 mL精甲霜灵母液加入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量取75 mL含药培养基等量倒入4个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制成浓度为6.4 mg/L的含药平板,然后再量取75 mL培养基加入剩余的75 mL含药培养基中,摇匀后量取75 mL含药培养基倒入4个培养皿中,制成浓度为3.2 mg/L的含药平板,然后按同样方法制成浓度为1.6、0.8、0.4 mg/L的含药平板。同样,量取0.6 mL嘧菌酯母液加入培养基中配制成4、2、1.0、0.5、0.25 mg/L梯度浓度的含药平板。另外,按照嘧菌酯与精甲霜灵的有效成分之比为1∶2、1∶1、2∶1、3∶1、4∶1的配比分别配制成药剂浓度为4、2、1.0、0.5、0.25 mg/L的含药平板。每个处理4次重复,设无菌水溶液对照。⑷ 接种与培养:将培养好的晚疫病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截取菌饼,用接种器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接种后盖上盖子,置于培养箱中,在培养温度为(25±2) ℃,相对湿度 85%~95%的条件下培养。⑸ 调查:视空白对照中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并记录每个接种点菌落长度和宽度,以长、宽平均值表示病斑直径(单位mm)。相关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为菌丝生长抑制率;D0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t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然后用DPS软件统计求毒力回归方程、各药剂的EC50、EC90及95%的置信限及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选择最佳比例。

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1.2 田间药效试验

根据室内配方筛选的结果,选取增效系数最高的配比配制成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用精甲霜灵、嘧菌酯单剂作为对照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验证。

1.2.1 试验用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镇东宁村,属黄灌区,海拔1 682 m,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前茬作物为玉米,马铃薯种植时间为2017年4月18日,穴距30 cm,垄上行距45 cm,垄间行距75 cm,种植前施农家肥30 t/hm2、过磷酸钙0.60 t/hm2、复合肥0.45 t/hm2。施药时马铃薯处于开花结薯期,周围作物为马铃薯及玉米。

1.2.2 作物和试验对象

试验对象为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克新6号。

1.2.3 试验药剂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都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5%精甲霜灵乳油,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自配。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

1.2.4 药剂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 300、450、600 mL/hm2(有效成分用量90、135、180 g/hm2),对照药剂35%精甲霜灵乳油129 mL/hm2(有效成分用量45.15 g/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80 mL/hm2(有效成分用量90 g/hm2),清水对照。每个处理4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各个小区随机排列。

1.2.5 药剂施用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分小区均匀喷雾,每公顷每次用药液量为 900 L。试验药剂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各处理小区每次用药量依次为1.08、1.62、2.16 mL,对照药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0.65 g,35%精甲霜灵乳油各小区用药量为0.46 mL,每小区用水量2.7 kg。分别于2017年7月17日、7月24日上午9:00~10:30点各施药1次。施药时马铃薯处于开花结薯期,马铃薯晚疫病为发生初期。

1.2.6 药效调查

第1次施药前(7月17日)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药前(7月24日,即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 (7月31日)、第2次药后10 d (8月3日)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2株,调查主茎上全部叶片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确定发病等级。

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1.2.7 药效计算方法[13]

用下式计算病指和防效: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配方筛选试验结果

分别将嘧菌酯、精甲霜灵及其混配采用上述方法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进行毒力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1。由表1中数据可见,嘧菌酯、精甲霜灵 5个不同的配比混用的共毒系数在113.97~143.55,配比4∶1的混用表现相加作用,其余配比混用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嘧菌酯与精甲霜灵以有效成分质量比为 2∶1混用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3.55,增效作用最大。

表1 精甲霜灵、嘧菌酯及其不同配比混用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 2所示,试验药剂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制剂用量300、450、600 mL/hm2第1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8%、76.5%和78.8%,第2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1.0%、84.6%和86.7%,第2次药后10 d防效仍分别达到79.7%、83.4%和85.3%。试验药剂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300 mL/hm2与450 mL/hm2处理间防效差异极显著,450 mL/hm2与600 mL/hm2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试验药剂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 600 mL/hm2处理防效高于对照药剂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80 g/hm2且差异极显著,试验药剂450 mL/hm2处理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80 g/hm2但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300 mL/hm2处理防效则显著低于对照药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80 g/hm2。试验药剂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制剂量450 mL/hm2和600 mL/hm2处理防效高于对照药剂 35%精甲霜灵乳油 129 mL/hm2且差异极显著,试验药剂制剂量300 mL/hm2处理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35%精甲霜灵乳油129 mL/hm2但差异不显著。

表2 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室内药效配方筛选测定结果表明,精甲霜灵与嘧菌酯按1∶2比例混配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增效系数在所有配比中最高,且其生产成本也较低,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在田间推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田间试验结果说明30%精甲霜灵·嘧菌酯悬乳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制剂用量300、450、600 mL/hm2处理第2次药后10 d的防效均达到79%以上。该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安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此药剂应在晚疫病发病初期以 450~600 mL/hm2喷雾,施药间隔期7~10 d,连续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嘧菌含药乳剂
机油水乳剂绿色防治石榴树紫薇绒蚧
活血消瘿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凋亡及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嘧菌酯/聚丙烯腈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芪参益气滴丸含药血清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应用高分辨质谱法的马铃薯种植土壤嘧菌酯残留快速筛查方法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老化油聚醚破乳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29%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