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依维菌素乳油防治杨梅果蝇田间药效试验

2021-09-02 10:03金旻琦马汇汇何宙阳于祥泉冯敏谢
世界农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乙基菌素果蝇

金旻琦,马汇汇,何宙阳,于祥泉,冯敏谢

(1.顺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浙江台州 318000)

依维菌素为阿维菌素加氢还原低毒化产物,它继承了阿维菌素的广谱特性,对甘蓝小菜蛾、草莓红蜘蛛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旨在探明0.5%依维菌素乳油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用药适期、使用剂量及对杨梅树生长的安全性,为寻求防治杨梅果蝇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药剂,为该产品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杨梅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试验作物:杨梅树,品种为“丁岙梅”。

0.5%依维菌素(ivermectin)乳油,顺毅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0 g/L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品。

田丰收 3WBS-D-16型电动喷雾器(新乡市电动喷雾器有限公司产品,编号JXAUF-03),采用3个空芯圆锥雾喷头,工作压力0.15~0.25 Mpa,药液流量 1.8~2.0 L/min。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及条件

试验在江西省峡江县马埠镇义桥杨梅园果蝇历年发生较重的杨梅树上进行。杨梅树5年生,株高1.8~2.2 m,分布较均匀,密度2 400株/hm2左右,杨梅树生长情况良好,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土壤类型为红色壤土,pH约为5.2,有机质含量 1.35%。试验期间未施肥,杨梅树行间无杂草和其他覆盖物。在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药剂。施药时天气晴朗,施药后24 h未遇降水。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26.2 ℃、最高温度33 ℃、最低温度18 ℃,未出现恶劣气候因子。

1.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0.5%依维菌素乳油稀释500倍、750倍和1 0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10、6.7、5 mg/kg),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稀释1 0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为60 mg/kg)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为4棵树,各小区间保留约4 m保护行,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三是监管缺位与权力滥用。在监管权力压制民间融资自由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即民间融资监管的缺位。我国江苏、四川、安徽等地存在不少经农经部门审批后,在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的农民资金互助社。这些融资组织虽然性质上不是金融机构,却实际上从事金融活动。由于缺少专业化的金融监管,这些融资组织或多或少存在经营不规范问题。据报载,苏北一些农民资金互助社将互助金投入到禁止的房地产、大桥、安置房工程领域,其中部分投资失败,引发挤兑倒闭风波[8]14。

1.2.3 施药时间及方法

于2018年5月25日杨梅果实转色期、果蝇低龄幼虫发生初期,将试验药剂按施用浓度兑水后在杨梅树叶正反两面均匀喷雾。每公顷药液用量1 500 L。

1.3 调查时间、方法和次数

药前(5月25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 d (5月28日)、7 d (6月1日)、14 d (6月8日)各调查1次残存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每小区调查2棵树,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随机采集100个果,放入高度白酒中浸泡1 h,调查爬出果实的幼虫数。

1.4 药效计算方法[3]

防治效果分别按式⑴和式⑵计算。

式中:Pn为第n天虫口减退率,单位为百分率(%);n0为药前虫数,单位为头;nn为药后第n天虫口数,单位为头。P为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率(%);PT为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单位为百分率(%);CK为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单位为百分率(%)。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多重比较[4]。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在整个试验期间的观察,发现0.5%依维菌素乳油对杨梅树无不良影响,对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0.5%依维菌素乳油5、6.7、10 mg/kg (有效成分含量)处理对杨梅果蝇的防效,药后3 d分别为92.53%、95.85%和98.11%,药后7 d分别为94.54%、96.88%和98.50%,药后14 d分别为94.62%、96.73%和98.36%。

表1 0.5%依维菌素乳油防治杨梅果蝇田间药效试验

统计分析表明,试验药剂 0.5%依维菌素乳油10 mg/kg处理药后 3 d和 7 d防效极显著优于其5 mg/kg处理,药后14 d防效显著优于其5 mg/kg处理,药后3 d至14 d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0 mg/kg(有效成分含量)处理,与试验药剂 6.7 mg/kg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5 mg/kg处理药后3 d至14 d防效与6.7 mg/kg处理和对照药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0 mg/kg处理无显著差异。

由以上结果,推荐0.5%依维菌素乳油防治杨梅果蝇的使用剂量为 10~5 mg/kg(有效成分含量),在杨梅果蝇低龄幼虫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施用。

国内现有登记防治杨梅果蝇的产品只有湖北谷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0.1%阿维菌素浓饵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顺毅股份有限公司刚登记的0.5%依维菌素乳油3个登记药剂。在此之前,由于杨梅果蝇未有登记用药,农户只能使用糖醋等物理引诱的方法防治,导致果蝇危害猖獗,受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和落果,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

目前国内市场上用于防治杨梅果蝇的主要药剂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从本研究可知,顺毅股份有限公司的 0.5%依维菌素乳油 5 mg/kg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0 mg/kg处理效果无显著差异,故0.5%依维菌素乳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是防治杨梅果蝇的理想药剂之一。

猜你喜欢
乙基菌素果蝇
多黏菌素B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乙基多杀菌素的液相色谱分析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3—(N—乙基—N—甲氧乙基)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