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9-03 06:24王新娟李惠芳王佩
海南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活菌双歧

王新娟,李惠芳,王佩

1.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陕西 渭南 714000;2.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陕西 铜川 727000;3.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陕西 铜川 727000

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的小儿常见疾病,多发于秋季和冬季,具有一定的散发性[1]。轮状病毒感染肠炎一般初始症状为腹泻、发热、呕吐、水样粪便、大便次数增多,病情加重会出现脱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出现中毒、休克,治疗不及时将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2-3]。研究发现,患儿在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还会引发免疫应答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4]。因此,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校正肠道菌群失调。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微生态治疗中疗效较好的一类制剂,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比例,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5]。本研究旨在观察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是否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改善肠道菌群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6岁,平均(3.45±0.55)岁;病程1~5 d,平均(2.15±0.34)d。对照组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1~6 岁,平均(3.38±0.57)岁;病程1~5 d,平均(2.20±0.34)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儿科学》第8版中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诊断标准[6];②年龄1~6岁,且发病72 h内就医;③治疗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重症患者(出现中毒或休克);②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伴有其他胃肠道疾病者;④近2个月接受过轮状病毒感染规范治疗者;⑤配合度差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禁食双塘、油腻类食物,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补液、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1粒,3次/d;对于无法吞服的婴幼儿需要将胶囊内的药粉溶解在温水中送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5 d。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恢复时间:详细统计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②免疫功能:在患儿清晨空腹时采集静脉血;留取血清检测免疫球蛋白亚型G (IgG)和免疫球蛋白亚型A(IgA)及CD4+T、CD8+T 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其中IgG、IgA检测方法为免疫单扩散法,CD4+T、CD8+T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③肠道菌群数量:搜集患儿治疗前后的大便样本进行菌群分析,将0.5 g新鲜的大便稀释后取10 μL进行接种、培养,48 h后统计菌群数量。

1.5 疗效评价标准[7]用药72 h内患儿症状全部消失,且每日大便次数、形状恢复至原来正常情况为显效;用药72 h 内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每日大便次数低于3 次,大便形状有明显变化为有效;用药72 h 内患儿症状和大便次数、形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 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IgG、IgA 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多,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CFU/g)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CFU/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0%、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相关报道指出,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占婴幼儿死亡原因第二位,这对家庭、社会均有巨大影响[8]。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发病机制,一是由于位于小肠绒毛上部的柱状上皮细胞受轮状病毒侵袭后会大量增殖,促发细胞变性或坏死,致使柱状上皮细胞脱落或小肠绒毛肿胀,进而使小肠吸收面积缩小,影响肠黏膜的吸收功能,水、电解质吸收不良碍造成肠内渗透压暂时性增高,因此出现稀水样大便和脱水症状;二是柱状上皮细胞被侵袭后,胞内的双糖酶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奶及奶制品中的双糖不能被完全吸收而留滞在肠腔内,被酵解为有机酸使肠内渗透压出现增高,小肠体积增大会加速肠排空作用,双糖到达大肠后会吸收水分,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气体,出现腹泻、腹痛、肠鸣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受症[9-10]。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者继发乳糖不耐受症可进一步加重病情,而小儿更容易继发乳糖不耐受,这也是小儿腹泻严重且病程长的关键原因[11]。目前,临床常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胃黏膜等[12]。近年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减轻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临床症状[13],故本研究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2 h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提高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临床主要给予纠正酸碱平衡、补充脱水等对症治疗;但轮状病毒感染导致患儿肠道菌群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致使肠道菌群数量发生变化,造成紊乱。在对症用药方案上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促使肠道菌群恢复至正常状态,增强机体抵御病毒能力,故临床疗效得以提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缩短患儿各项症状恢复时间。这可能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肠道菌群变化、阻碍病原菌生长及减少内毒素的吸收有关[15]。

患儿受轮状病毒侵袭后,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激活T 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毒,发挥机体保护作用[16]。淋巴细胞(包括T、B细胞)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IgG、IgA 由活化的B细胞分泌,均为抗感染抗体,而CD4+T 是辅助性T 细胞,CD8+T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为免疫抑制,二者比值升高表明机体的免疫作用增强[17]。在本研究中,观察组IgG、IgA 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应用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如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补充患儿机体内的有益菌数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了患儿对营养的吸收,同时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使特异性抗体分泌、CD4+T 表达增加[18]。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且组成复杂,彼此依赖共生,构成完整的微生态系统,起着天然的生物屏障作用,在屏障的表层以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为主,深层则以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厌氧菌为主,而且二者比例处于平衡状态。当人体受体感染时,肠道菌群比例失衡,厌氧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且还会增加感染风险[19]。本研究中,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比对症组多,大肠埃希菌数量比对照组少,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由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组成复方制剂,能够在肠道内快速繁殖、生长,补充有益菌、清除有害菌,从而会使得厌氧菌数量显著增加[20]。本研究比较两组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增强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的免疫功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而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活菌双歧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提升了养殖 现代养殖离不开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