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21-09-05 21:56侯振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法律语文

侯振军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古诗文讲解过程中,借助语文学科特点,不断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渗透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 法制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36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法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宣讲,将法制教育渗透进学生的课堂。语文课堂作为人文知识传授的主场地,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可有效地将语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相结合,不断研读语文教材,依靠语言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理解和尊重法律发,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实现健康成长。

一、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项环节

在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时,应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单纯在法律课程中进行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是要懂得如何平衡二者,如何在关键时刻进行渗透。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文章时,在师生共同研读古文后,学生指出作者笔下描写的画面为秋季,冷风瑟瑟,秋风怒吼,作者房屋上的茅草被卷起,作者焦急万分,饥饿和寒冷交织,无助又悲惨。在这种背景下,回忆安史之乱以来的痛苦经历,联想到自己的苦难,又迸发出新的希望,抒发自己的理想。

听完学生的叙述,教师可以接过学生的话,引导学生以法律的观点深入分析课文,并提出问题:如果本文作者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行动来帮助他顺利渡过生活的难关?教师给同学们充足时间进行讨论。经过学生们的讨论,得出最优方法。老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评论:现在,大街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失业的老人,他们不能像别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目前,社会很多爱心人士也为他们想到了很多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只是一些有爱心的企业或个人暂时想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我国对这类弱势群体有专门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确保他们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讲到这里,教师结合新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展示我国在保护老年人的权利和利益上制定的法规政策。为确保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可以参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失业保障》等条例。最后明确如果真的有贫困者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运用法治的思维,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他们,社会的力量也会帮助他们,百姓也会从自身出发照顾他们,给他们温暖。

在学习了《行路难》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当今国家政策——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展开讨论。在语文课堂上组织了一次“节约粮食,我在行动”的活动,结合诗词的内容,分小组进行海报宣传语的展示。如此,学生非常热情地进行诗词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不仅使他们对语文更感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使他们有对国家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自然加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的意识。

在教授《变色龙》时,学生们会问:文中某位主人公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当时的法律程序是怎样的?

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问学生: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在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

可见不同的情节均可以设置不同的法律知识问题。

研究《伤仲永》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直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并结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分析义务教育的现状,询问学生:倘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方仲永”一般的人物,他的某种行为是否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义务教育有关的政策。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均可以举办与法制教育、法律知识有关的综合实践类活动。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享受呼吸法治文明空氣的新鲜感,获得体验感和参与感,走进法律的殿堂,进入语言的世界中自由遨游。

二、法制教学在语文通识教育中的整合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综合学习”的教学也必须及时融入法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比责任感更好。”事实上,兴趣是为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和培养创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首先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适当提高法律知识的占比。日常教学中,教师采取传统的朗读方法进行古诗文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适当展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课堂。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到放松,例如在学习《花木兰》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可以提到当前我国的兵役政策,鼓励学生参军,报效祖国。

在文本的教学中,选择与文本或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出师表》时,要讲述诸葛亮的贡献,如严明法度、注重生产等,将课堂教学与法制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加有效。

也可以进行课堂情景法制剧。对于一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法治意义深远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情景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采用情景剧的形式还原法律案件,学习法律知识。同学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用自己内心的独白,稍微夸张的表演,突出各类人物的性格,使课堂气氛达到融洽。

对古诗文语言的重新审视,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将法律法规知识融入知识竞赛中。知识竞赛以100分为最高分,通过抢答积分的形式,巩固法律知识。

改变讲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应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感到亲自参与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全面地启发、指导学生,让他们不再把古诗文的学习视为难题,要融合新时代的法治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入反思,这是提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法律的教学因学科而异,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欣赏诗文之美,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如《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风景确实美,但在观赏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粗莽的行为破坏美好的风景。若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旅游法》等法律政策分析本首诗。教师还可以结合因人为原因造成景点逐渐消失的案例,通过详细信息的分析,呼吁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这样,这类自然景观消失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这类诗文通过积极和消极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保护水、森林,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学习《水法》《水管理条例》和《环境保护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而且鼓励他们遵法守法。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古诗文的知识,还应该结合时代发展所需,不断普及法律知识,而且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法律思想。积极备课,深挖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科学理性和法制教育观念融入语文学习中。讲述法律故事,教会学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遵守法律,最终提升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依定、洪俊《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年第1期。

[2] 李玉红《道德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名师在线》2019年第15期。

[3] 郝伟强《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法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