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1-09-05 21:50李建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思想

李建红

摘 要:小学生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有效的德育素养,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学生德育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在践行道德行为,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在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形成德育学习的新思维。教师在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德育,应当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自主探究德育内涵,也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当运用现代化手段,逐渐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体式教育空间,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57

小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德育放在首位,逐渐在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明确德育目标,让学生形成德育思想。这种全新的思想认识,逐渐能够为学生的思政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让学生在社会行为以及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德育品质。学生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应当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德育观念逐步提高,形成远大的抱负,不断为学习目标而努力。教师从学生心理出发,创建德育实践活动,形成德育思想培养策略,也能够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关于小学生的德育问题

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当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在不断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形成德育学习的自觉性。

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在学习创造和学习联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德育思想影响下形成有爱心、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将德育进行融入,从而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道德规范,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在不断进行德育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1.小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德育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对德育不重视,从而忽略学生的行为管理。教师在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德育思想构建的过程中,虽然逐渐形成了理论,却难以有实际行为。

德育是以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多元性,逐渐产生了负面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重视德育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从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德育内容,让学生抓住德育的重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素养。

2.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情感升华的过程,在不断运用德育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发展,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也能够实现德育,践行道德行为。

德育思想在不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到德育的策略,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活动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德育思想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重条件,也是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进行做人做事标准的重要思想观念。德育思想的培养应当抓住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而在智慧启迪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自身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在不断进行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應当能够完善自身的德育素养,形成有效的榜样力量,从而让学生在进行行为模仿以及心理塑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德育观念的探索。

教师不断进行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形成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呈现出个人价值。教师在用自己的言行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言习惯以及行为标准,从而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小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策略

在不断进行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从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逐渐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参与德育实践,形成文明行为,在渗透德育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形成情感的升华。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成长疑问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将德育思想渗透到教育实践中,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进行德育思想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1.探索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师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行为发展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以及合作式教学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形成学习情感。

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渐在德育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在进行社会交往以及集体融入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价值。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焕发出学习的激情,在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的教育思想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德育思想。

2.找到德育的关键点,进行实践体验

教师在运用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当找到德育的关键点,在不断进行德育思想融入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观点,从而在树立正确道德思想观念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德育实践。教师在德育教学设计中,能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做公益活动,或者是献爱心,逐渐有心得体会,深化学生的道德思想,促进学生在德育环境中的发展。

3.与学科教育整合,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现德育效果。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与各个学科相结合,从而在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重要的道德观念。

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积极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道德思想,并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德育的新思路。

4.家庭教育职责的发挥,构建德育思想的培养机制

教师在不断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社会教育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德育实践培训基地,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能彰显学生的德育优势。

教师在联合教育辅助力量的过程中,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从而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责,形成德育思想培养机制,在完善各个教育环节、形成有效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德育思想培养途径。教师在进行有效引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总之,小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德育思想培养策略的构建,从而在树立正确德育观念,形成有效德育素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不断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家庭联合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

[2] 杨淑霞《小学德育教育在网络形势下的新方法》,《学周刊》2012年第28期。

[3] 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教育导刊》201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思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