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下代谢综合征相关检查结果分析

2021-09-08 05:55胡素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胡素林

摘  要:目的  探索中医络病理论下络、精、形、神四辨病机与现代医学技术下的循证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络病理论下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机制为导向选择与四辨(辨络、辨精、辨形、辨神)相关的微循环检测、PWV、颈动脉彩超、血流变检测、头部CT检查、VFA、超声骨密度检测及精神压力分析等医学检查项目,以河北以岭医院东院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健康体检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从中筛选出包含上述项目的体检人群,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提出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CDS标准)将人群分为MS(3912人)组和非MS(30240人)组,对两组人群在各项检查结果中的异常率进行统计对比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MS人群在络、精、形、神四辨相关的各项检查结果中的异常率均高于非MS人群,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微循环检测、PWV、颈动脉彩超、血流变检测、头部CT检查、VFA、超声骨密度检测及精神压力分析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可为中医络病理论下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四辨)及应用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字养生方法指导健康、亚健康、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健康改善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络病理论;四辨相关检查;异常率;代谢综合征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下按照中医学术的发展规律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探索与创新,是对传统中医学术中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疾病病机、辨证及治疗等方面的客观循证[1]。络病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气血、脏腑构成了人体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其功能状态直接关系人体的健康状态变化,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脉络(络)、肾精(精)、器官形态(形)、神经与精神(神)等四个方面的病理变化。因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病机包含了痰瘀阻络、肾精亏虚、脏腑器官形变及神疲脑衰等四种证型表现[2],以MS为代表对人体四辨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诠释四辨病机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研究旨在应用现代化医学检查技术对络病理论下四辨病机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河北以岭医院东院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做过四辨相关项目的健康体检人群,其中微循环检测4369人,PWV482人,血流变1087人,颈动脉彩超11204人,头颅CT 4142人,人体成分分析3480人,超声骨密度8454人,精神压力分析 934人,共计34152人,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提出的MS诊断标准(CDS标准)[3],将具备以下四项中的三项或全部者定义为MS:①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25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或/和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或/和舒张压≥90 mm Hg(1 mmHg≈0.133 kPa), 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或/和接受治疗;④血脂异常:甘油三酯≥1.7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 mmol/L(男),<1.0 mmol/L(女),共计定义MS 3912人,其他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定义为非MS,共计30240人,分别在两组人群中随机抽取样本各约5%(MS组200人,非MS组1500人)做年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结构以两组男女例数进行加权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分别统计MS及非MS两组人群微循环检测(众联ZL10系列ZL104型微循环检测仪)、PWV(德国脉全完全血管实验室VICORDER)、颈动脉彩超(法国声科声蓝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流学检测(众驰ZL6000C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头颅CT(西门子SOMATOM FORCE开源CT)、人体成分分析(韩国inbod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超声骨密度(以色列Sunlight MiniOmni超声骨强度仪)、精神压力分析(韩国迈迪克精神压力分析仪SP-3000A)等各项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并對比两组间差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次选择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综合积分、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斑块、低切1S全血黏度、低切5S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脑缺血灶、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T值、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压力指数、血管状态等共20个项目,分别做为络、精、形、神四辨相关观察指标,其中络辨指标及评价标准为: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综合积分≥1; PWV>10 m/s;彩超发现颈动脉斑块;血流变红细胞聚集指数>6.93、红细胞刚性指数>7.52、全血黏度低切1S>24.47、全血黏度低切5S>11.16、全血黏度中切30S>6.62、全血黏度高切200S>5.05、全血还原黏度低切>58.02、全血还原黏度高切>9.48;形辨指标及评价标准为:头颅CT发现脑缺血灶;内脏脂肪面积VFA≥100 cm2;精辨指标及评价标准为:超声骨密度T值<-1;神辨指标及评价标准为:精神压力分析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衰退、压力指数偏高、血管老化与循环不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循环各项指标异常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微循环检测4369人,其中MS 622人、非MS 3747人,MS组形态积分和综合积分异常率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袢周积分与流态积分异常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血流变各指标

本研究共计纳入血流变检测1087人,其中MS 187人,非MS 900人。统计结果显示,MS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及RBC刚性指数异常率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PWV异常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PWV检测482人,其中MS 100人,PWV异常 66人,异常率66.00%;非MS 382人,PWV异常 165人,异常率43.19%, MS组PWV异常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7,P =0.000)。

2.4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颈动脉彩超检查11204人,其中MS 1037人,检出颈动脉斑块414人,占比39.92%;非MS组 10167人,检出颈动脉斑块2667人,占比26.23%,MS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71,P =0.000)。

2.5  脑缺血灶发生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头颅CT检查4142人,其中MS 498人,发现脑缺血灶69人,占比13.86%,非MS组3644人,发现脑缺血灶361人,占比9.91%,MS组脑缺血灶发生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3,P =0.007)。

2.6  内脏脂肪面积(VFA)异常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人体成分析检查3480人,其中MS 501人,VFA增高 406人,占比81.04%,非MS 2979人,VFA增高1944人,占比65.26%,MS组VFA增高异常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10,P =0.000)。

2.7  超声骨密度T值降低发生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超声骨密度检测8454人,其中MS 849人,T值下降531人,占比62.54%;非MS 7605人,T值下降3874人,占比50.90%, MS组T值下降异常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9,P =0.000)。

2.8  精神压力分析各指标异常率

本研究共计纳入精神压力分析934人,其中MS 118人,非MS816人,MS组出现自主神经功能衰退、压力指数偏高及血管老化与循环不畅者人数及异常率均高于非MS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中医络病理论对人体络、精、形、神四方面的健康状态辨识与证型辨别(四辨)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对疾病病机的剖析与提炼。基于络病理论的创新研究认为,人体络脉是沟通上下内外的细小血管分支,发挥着渗灌气血、濡养代谢、津血互換等功能[1],因此,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人体动脉及微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液流变学特性、动脉血管弹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等方面的检测可作为络脉健康状态及络脉是否瘀阻的观察指标[4]。MS人群长期肥胖、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导致的血管损害是造成痰瘀阻络的基本病机,因此,本次观察结果中看到MS人群在微循环检测、PWV、血液流变学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下的各观察指标均出现高于非MS人群的明显异常。脑缺血灶是脑部毛细血管发生堵塞后局部脑细胞缺氧坏死后形成的病灶,是络脉瘀滞或瘀塞后产生的脑部形态改变[5];内脏脂肪面积(VFA)增多可引发血糖、血脂、血尿酸等代谢指标异常,与MS的发病密切相关[6],因此脑缺血灶和内脏脂肪(VFA)增多作为MS人群痰浊蓄积停聚导致内脏“形”变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高于非MS人群的统计结果。众所周知,多食、少动是引发MS的主要不良生活习惯,多食肥甘易使脾胃壅滞;少动则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及津液的输布运化,使脾的充养功能受损终致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MS人群中表现出骨密度T值下降异常率明显增高也是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对中医肾精亏虚证型的客观体现。长期紧张和压力除导致人体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外,也可导致精力减退和应激耐受力下降,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和稳定,出现血管健康状态的变化[4],本次MS人群在精神压力分析下自主神经功能的衰退、压力指数增高及血管老化等神疲脑衰的证型表现明显高于非MS人群,也为MS的神变病机提供了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应用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中医四诊对人体进行健康状态辨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应用价值,依据辨识结果指导健康、亚健康及慢性病人群进行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字方法持续调养是慢性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

[2]吴以岭.气络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

[3]刘新宇,张伟,梁雪华,等.内脏脂肪蓄积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8):68-69.

[4]吴以岭.身体需要经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364-365.

[5]洪春鹏.比较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特征[J].名医,2020,11(7):70-71.

[6]靳亭亭,赵楠,关聪会,等.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一致性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2):61-65.

猜你喜欢
代谢综合征
黄芪对高血压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心肾保护的临床研究
钢厂工人代谢综合征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代谢综合征文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基于信息网络平台对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的胰岛素抵抗评估
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代谢综合征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初评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