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1-09-09 06:04郭明明邢元勋邱高远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国进口摩擦大豆

郭明明 邢元勋 邱高远

(1.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2.哈尔滨新区发改局)

中美贸易摩擦自2016年特朗普竞选时已见端倪。2018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由宣布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剑指“中国制造2025”。随后,中国商务部迅速实施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在涉及到的加征关税产品中,农产品约为24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约140亿美元。随后,中美又进行了几轮互征关税的对抗,涉及到的商品金额超过了千亿美元。Rosyadi和Widodo运用GTAP模型模拟了中美两国对双边贸易中所涉及的全部产品加征关税后的情境,结果表明贸易双方都因为加征关税受到了不利影响,经济总量均出现了下降[1]。

一、我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总体情况

2018年4月起,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给中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发展带来影响。2017~201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逆差,进出口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对美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呈递减趋势(详见表1)。

表1 2017~2019 年我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一)主要粮食作物

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进口情况看,2017~2020年7月,在大豆、玉米的进口市场中,美国均位列前三,自2019年起,美国跌出了我国小麦进口国前三名。美国是我国排名第二位的大豆进口国,自2018年美国对我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从美国进口大豆总量同期减少49.35%,转而加大了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数量同期增加29.8%,价格同期增加6.23%。从美国进口大豆占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017年的34.4%下降到2019年的19.1%;从美国进口玉米数量同期减少58.9%,从美国进口玉米占玉米进口总量的比重也从2017年的26.9%减少到2019年的6.6%。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的数量同期增加60.9%,价格同比增加7.6%。自美国进口小麦数量减少76.7%,从美国进口小麦占进口小麦总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35.1%减少到2018年的11.7%,同时大量增加了加拿大的进口小麦份额,同期增加163%。2019年以后,美国已经不再是我国小麦的主要进口国,同时增加了法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进口份额。从稻谷和大米进口市场情况看,美国不是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与大豆、玉米和小麦相比进口量较少(详见表2、表3)。

表2 2017~2020 年主要粮食作物进口市场、价格及数量情况 单位:万吨;元/吨

表3 2017~2019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宗农作物总量及占比情况 单位:万吨

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出口情况看,出口品类主要有大米、小麦、玉米,大米是出口量最大的农作物品种,截至2020年7月,大米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韩国、埃及、日本,玉米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朝鲜、安哥拉和泰国,因此受美国征收关税的影响较小。小麦的出口总量较小,在本次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二)其他农产品

除大宗粮食作物外,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中,苹果汁、虾产品、羽毛羽绒占本品类出口总额相对较大,中美贸易摩擦后,出口数量和金额总体呈下降趋势。苹果汁的占比由2017年的45.8%下降到2019年的29.3%。自2018年起植物油、墨鱼及鱿鱼等品类,美国已不再是我国主要出口国(详见表4)。

表4 2017~2020 年7 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品类的情况 数量:万吨;金额:万美元

除大宗粮食作物外,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中,棉花、配制的动物饲料、猪肉及其副产品占本品类进口总额的比重较大。中美贸易摩擦后,2019年这三大品类的进口数量占比较2017年分别减少了24.3、10.4和9.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是我国畜禽产品进口的次要市场,乳、肉、禽类进出口量不大,双方也未形成较高的市场依存度,仅猪肉及其副产品对美国的依赖度较高(详见表5)。

表5 2017~2019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品类的情况 数量:万吨;金额:万美元

三、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一是重要农产品品类将得到进一步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玉米、猪肉等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进口,此次贸易摩擦使我国借此机会重点加强这些农场品市场的竞争力,为本土农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研发水平,完善相关农产品扶持政策,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倒逼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开拓农业对外合作。美国进口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将为中国农产品让出更多市场空间,促使中国更加积极地开发东盟、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的潜力,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贸易投资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农产品替代市场。

(二)挑战

部分大宗农产品进口成本或将提升,使国内企业经营面临困境。2018年之前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超过3000万吨,如不从美国进口就意味着需要从有效增加国内供给、减少大豆使用量及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三个方面来应对缺口。我国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提升是必然趋势,但我国没有足够的耕地能既满足主粮需求,又满足油籽需求,我国大豆大量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由于中美贸易摩擦,部分农产品减少进口数量,其他进口国如巴西等明显受益,从上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巴西的大豆价格同期增长6.2%,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的价格同期增长7.6%,我国在贸易摩擦中需要付出更高的进口成本。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中美贸易摩擦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农业技术攻关、农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在大豆使用方面:一是加快推广应用低蛋白质日粮饲料技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来降低豆粕添加比例,支持国内饲料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研发替代豆粕的畜禽配方饲料,同时充分利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等材料替代豆粕,减轻豆粕使用压力。二是加大种业技术攻关,加快大豆、玉米等种子研发科技创新,开展高产、优质、广适、抗逆大豆品种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重点开展专用型大豆,优化种植技术研究,加强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普通早熟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开展中矮杆、宜机收、高产、优质、耐密、抗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新品种选育[2];加强畜禽育种,特别是生猪改良育种力度,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打造中国种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高地,加强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主要农作物基因编辑创新育种、农作物全基因组智能设计育种、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发力度,全面提高品种竞争力。

(二)加强农业贸易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业贸易补贴政策。密切关注进口国农业补贴等支持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及时对我国农业进行相应出口补贴和相关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国际规则,调整我国农业及农产品贸易政策,根据各农产品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增加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弥补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冲击。二是加强国际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及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相关保障措施,维护农产品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确保中国农产品能够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最大化保障农民利益。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制定。加强在规则议题上的中国声音,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时建立企业到海外投资和保护的专门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资国的信息、法律、贸易、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通过积极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中提出“中国将积极参与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欢迎各方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农业对外开放必将是大势所趋,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本轮大规模中美贸易摩擦标志了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确立。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相对匮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占优势,2017~201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步增大,由2017年的495.4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712.8亿美元,因此中国需要持续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开放水平,加强与欧盟、巴西、阿根廷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贸易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缓解国内资源压力。发挥我国农业技术优势,鼓励农业企业与俄罗斯等潜力国家开展技术、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实施中长期布局,鼓励大型农业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进行农业资源开发,投资港口、物流、仓储、加工等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提高境外农业资源的掌控能力。坚持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粮食援助和农业技术支持,提升落后经济体的农业生产能力,实现维持全球农产品的相对低价,唯有如此,才能在机制上构筑稳定的海外重要农产品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美国进口摩擦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美国进口蜗牛”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美国进口蜗牛』
钢摩擦面铝基在刹车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