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有效培养

2021-09-10 07:22余春
武魂·智慧课堂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培养语文教学小学

余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重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老师再进行评价与分析,这样才能使教学的时效性得到提高。但根据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讲,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表现得特别活跃,并且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也相对较差、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薄弱。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课堂发言能力;有效培养

在目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影響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学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充实。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任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在小学课堂上对小学生的发言能力进行朋友,就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小学生的语感进行启发,使他们可以养成更好的表达能力,提高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提高。

一、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能力比较落后的因素

(一)教学因素

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密,并且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所以学生缺少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与了解的知识比较多,而课堂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小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教学活动切入点的准确掌握,所以老师就承担起了授课、教学的任务。

老师的素质普遍偏低,教学能力也相较薄弱,课堂管理也比较严格。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还有一些老师依然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认为教育的核心在教导学生上面,而不是在学生的学习上面,这种教学方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

(二)学生因素

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对发言没有强烈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整体角度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有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没有办法对教材的核心思想、表达情感进行理解与掌握,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办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没有办法开口回答相应的问题。想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课堂发言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发言活动,拥有发言、互动的相关经验与技能,但目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材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这一能力。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这一课的内容,这篇文章如果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故事中的形象是机智敏锐的,但是如果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就很难产生发言的欲望。面对这种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教材,严重影响学生发言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敢进行主动表达。想要对学生课堂发言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主动接受课堂发言的活动。对于一部分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并且社交活动都相对简单,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所以会导致他们产生不想发言的想法。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发言能力变得特别困难。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改变发言提问机制

想要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帮助学生创造参加发言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发言的乐趣,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进行开发,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课堂发言能力。

(二)改变课堂互动方法

以说为主的课堂互动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与成长的环境也有所差别,导致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应该正视这样的差异,要允许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通过实践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转化表达方式上面多加关注,结合学生之间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课堂互动设计,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使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得到提高。例: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对学生课堂发言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书面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对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通过开展的语言活动,提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组织学生用语言总结《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故事情节,在学生表达个人总结的时候,其他同学不应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在同学完成总结的表达之后,其他学生才可以进行修正与补充。这样既帮助学生们了解故事的梗概,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

(三)合理使用课外素材

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发言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帮助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讲,教材内容一般都带有目的性与管制性,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也向学生提出了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办法对课堂学习活动的质量进行保障,学生也不想围绕课堂内容进行发言活动,也就没有办法对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提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外素材对学生的发言兴趣进行提升,使学生可以对发言的精髓与核心进行掌握。例: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赠汪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古诗词内涵、情感进行结合并展开发言互动。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明确发言的方向:《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感激,这种与送别有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等等,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老师通过课外素材引领学生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对作品中蕴藏的智慧进行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加了解发言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语言素质、学习能力、文化积累水平等等综合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发言能力,想要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在活动与素材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将课堂发言活动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口发言,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发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1-162.

[2]陆向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217-218.

[3]刘小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读写算,2021(12):3-4.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内江 641000

猜你喜欢
有效培养语文教学小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