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吟诵研究

2021-09-10 07:22卫丽君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古诗文古诗词

卫丽君

摘要:吟诵,是一种口头的传承文化,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吟诵属于新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是通过“齐读”的方式进行,大大的弱化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悟。本文从吟诵教学为主,探索吟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实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吟诵提升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

关键字:初中语文;吟诵教学;少教多学

引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不同于小学时期的语文,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更为全面和丰富,包括文章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以及阅读方式等等,吟诵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吟诵是我国古代文人学子读书的方式,通过文字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长短等,让学生感受文章带来的节奏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吟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吟诵,属于一种较为传统的阅读学习方法和欣赏文章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阅读方式,不仅在古代被广泛的运用,同时也深植与古代的教育当中。自周而起,发展与汉魏六期,在唐代尤为盛行。由此可见,吟诵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吟诵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首先,得益于我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质,我国文字讲究的重点在于一字一音、张弛有度、四声平仄,富有音律美。其次,现阶段初中语文书本中很多古诗词的创作都经过了“吟”的过程。就像杜甫诗中所描述的“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吟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相较于以往的教学内容、方式有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对于诵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明确的指出“吟诵”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中暗含着新课程基本的理念和实践策略。通过新课程的改革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吟诵”教学的认可程度不断的加深,那么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本教学内容等,展开“吟诵”教学。

二、吟诵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吟诵教学与朗诵混淆

很多教师在展开吟诵教学时容易与朗诵混淆,吟诵所注重内容是将文章感情表达出来,主要应用于诗书或散文的阅读;而朗诵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应用的地方较多,注重语气的连贯性。很多教师并没有区分吟诵和朗诵之间的区别,使得吟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难以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吟诵带来的美感。

(二)吟诵教学并不适用于全部文章教学

吟诵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有的教师为了更追求吟诵教学,将吟诵教学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便将吟诵运用到全部的文章当中。教师应明白吟诵的实质性含义,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所以对于很多现代化的文章来说并不适用。

(三)吟诵教学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

吟诵属于一种阅读方式,那么阅读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吟诵。很多教师会认为吟诵只是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吟诵文章,单一枯燥化的模式,导致学生对于吟诵教学的兴趣并不高。教师不能只是注重形式,还应提升学生吟诵的兴趣,展开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吟诵教学长远的发展。

三、吟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 区别吟诵和朗读

吟诵和朗读都是语文阅读中的方式,虽有共同支持,但是存在的差异性也非常明顯,很多教学容易将两者混淆。

首先,吟诵和朗读有共同之处。其一,吟诵和朗读都是阅读文章的方式,按照字词的声调有节奏的读;其二,吟诵和朗诵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腔调,不能太过于随意化。

其次,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一,吟诵的侧重点在于音律和美感,而朗读更为注重语言的节奏;其二,吟诵旋律非常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表意却表达不清晰,朗读注重表意的清晰程度,对于旋律的要求并不高;其三,吟诵拉的尾调较长,听起来更像是歌唱,朗诵的调子短,注重字正腔圆;其四,吟诵的腔调较为复杂,需要吟诵者运气发声,以情而定,朗诵腔调比较单一。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吟诵和朗诵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才能将文章吟出该有的韵味。

(二)作为教学的媒介进行吟诵

首先,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吟诵教学之前,必须对吟诵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掌握吟诵的规则,把握吟诵的腔调,才能根据文章内容创新和改进吟调。

其次,吟诵并不能完全的应用于全部的文章当中,教师应当客观的对待吟诵这一阅读方式。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吟诵确实能够使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和丰富,但是吟诵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灵活的把握吟诵的时机和课时的安排,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最后,关于吟诵的活动,并不只是拘泥于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吟诵和学习,才能真正的将“少教多学”落到实处。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定期在班级内举办“吟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诗篇进行展示比拼,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评选,以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

(三)吟诵与古诗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吟诵属于一种较为新鲜的阅读形式,通过吟诵,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一些较难的古诗文,并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作为一种读书方式,吟诵所实施的场合也很多,学生也可以将其当作一种娱乐性的读书方式,让“少教多学”的教学目的可以通过吟诵充分的体现出来。而且,学生在进行吟诵的过程中,需要一边吟诵一边调整自己的腔调和呼吸,应用于古诗文的赏析中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吟诵,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富有韵味的声音,走进古诗文的天地间,达到了欣赏和美读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吟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式。通过吟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同深受,还能让学生形成更为长久的记忆,相较于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说,显然吟诵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初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吟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爱玉.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吟诵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91-93.

[2]包小斌.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J].新教育,2020(20):95.

[3]包小斌.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J].智力,2020(13):77-78.

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20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古诗文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猜诗词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