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不同文学体裁的解读及教学策略

2021-09-10 04:42郭秀珍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解读教学策略

郭秀珍

摘要:语文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文体需要采取不同的解读策略,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全面理解文章。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多种文本体裁,有比较常见的记叙文,也有散文形式的文体,还有从经典著作中节选的小说片段等等,这些文体需要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所以在小学文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解读策略,为学生全面分析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解读方法。

关键词:不同文体;解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对于各项能力的培养,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文体时,以不同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不同文体的处理策略也是大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关于散文文体的解读

(一)构建阅读意境,体会语言魅力

小学阶段散文是比较重要的文学体裁,几乎每个学期学生都需要学习这种文体,所以教师在解读时要利用正确的解读方法引导学生。散文的文字比较优美,有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包含着不同的语言意境,这也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比如,在解读《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朗读者的录音,让其体会到散文中文字的感染力,并把学生带到作者所渲染的氛围中,细细品味文章内容。然后再通过各种解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来达到对春天盎然生机的体会,这也是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到校园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触摸春天的脚步,进而真正地找到春天。

(二)加强生活联系,深入领会文章

小学阶段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文章,还要使其能够通过阅读拥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和感受,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文本的阅读是没有止境的,不同阶段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同,阅读水平的高低对理解文章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教师要打破这些束缚,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深层涵义。而且不同老师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这也是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里,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只是学习上的引导者,要学会自己理解文章。

比如,在学习《走月亮》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陪着妈妈一起散步,然后向学生提问具体的感受,这对于解读文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加强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對于学生理解文章也起到了积极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语文就来源于生活,所以加强其与生活的联系,是解读文章的最佳方式。小学阶段的散文大多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把其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所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体会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作与阅读息息相关,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能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

二、关于诗歌文体的解读

诗歌也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文体类型,其中包含了古体诗、近体诗、歌行体等,所以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细读文体,领会其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对其深入理解文章也是及其有利的。对于古典的诗歌,教师必须要从文本的语言特点出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找出阅读文本的关键,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探寻文章大意,感受深层意境

诗歌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方式,要想深入理解文章,就要探寻诗歌的意境,这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学生与作者描绘的意境真正融为一体,才能达到领会的最高境界。比如,在学习《彩色的梦》时,在作者的想象中梦是五颜六色的,也是各种形状的,学生要想全面理解文章,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然后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想象,仿照课文的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以这种趣味性的方式导入文章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内容。

(二)细细品读文章,多思多想多比较

诗歌阅读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通过反复阅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古典诗歌时,要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不断诵读,通过把自身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小学阶段涵盖着许许多多的古诗,长期以来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文字表达方式不同,所以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泛读、细读、精读等方式,让学生细细品读古诗,以读推动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从而体会到古诗的意境。比如,关于《暮江吟》、《题西林壁》这两首古诗,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引发其对《暮江吟》中红日西沉以及新月东升的想象,感悟诗词中宁静、和谐的意境,通过对比《题西林壁》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比较也是理解的基础,在比较中可以督促学生细读文本,从而达到品味语言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文学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文体需要采取不同的解读教学策略,如果是以千篇一律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通过对不同文体的解读,可以带给学生更深层的感悟,也拓展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向和视野,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军燕.浅析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J].新课程,2019,000(002):90-90.

[2]吴亮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1):24-27.

[3]庄春杰. 小学中高年级寓言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20(03):36-37.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46

猜你喜欢
解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