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中的运用

2021-09-10 05:12王艳艳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运用

王艳艳

摘要:为实现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全面发展,而关于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是缺一不可的。其中美术学科包含在全面发展教育当中,促进到学生对与事物的鉴赏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而引用民间的优秀文化和中小学美术也是息息相关的,对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中的运用。

关键词: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美术;运用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优秀文化失去传承。而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也属于我国非物质遗产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这种文化是来自东方美学的痕迹。而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记住中国的文化源泉,同时也能提高对学生的美术文化教育。所以,教师需要改善更好的教学模式,把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中小学美术当中。实现中小学文化传承,提高更好的美术文化素养。本文结合以下三点,讲授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中运用。

一、实现让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参透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课堂当中

结合实际发现,教师对中小学美术授课缺乏经验,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堂不够重视。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语文或者数学学科,无法意识到美术学科能够带来的作用。为了改善当下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下手。把民间优秀文化去参透课堂,科普这类文化对时代的重要性。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浙江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五彩的烟火”。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能够让小学生欣赏到烟花灿烂辉煌的美丽。并且,学会使用油画棒或者蜡笔去作画啊《五彩的烟花》。传统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仅仅在黑板上作画示范,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形式去完成作业。这样下来,学生没法体验到美术到来的真正乐趣。更无法去欣赏烟花的美丽,对美学的领悟得不到提示。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让民间优秀文化参透中小学美术的教学课堂当中。这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讲解烟花的历史。因为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烟花爆竹的故乡是中国,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然后教师搜集这些历史后,也可以查询有关烟花的诗句。把北宋初年的《太平广记》故事告诉学生,也可以讲解《通俗编排优》的记载。“古时爆粗。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杆。后人卷纸为之,曰称爆竹”。用有趣的民间传统文化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好的理解爆竹的意义。教师实现让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真正让学生去重视美术教育。

二、学生实践参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去真实感受文化带领的美学

通过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运用,是能够促进到中小学生对美术文化素养的提高。而美术课程的传统授课方式,仅仅只在课堂和课本上教学。很难真正把民族优秀文化有意义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同时学生也很难去思考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美术课程的作用。而美术学科不仅仅只有绘画,也包括讲授画家和油画历史、欣赏绘画。结合教学经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践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去感受文化带领的美学。

例如,在教师讲授浙江美术出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画家故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画风。同时带领学生观察画家故居的插图,了解画家的生平。如果教师一味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很难触动学生对画家的感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画家的故居,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把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课本中提到的画家故居,并且带上准备好的画家绘画插图。在画家对绘画精神的感染下,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接触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参与年画、灯笼画。这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体验绘画中,科普年画。年画是民间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学生通过课外实践,由课程“画家故居”去带领学生。同时在画家故居的环境下,被画家绘画精神渲染。教师趁机带领学生学习绘画知识,从民间传统文化下手。让学生学习年画的同时,也对美术课堂的美术知识兴趣增加。

三、学生欣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作品为美学精神得到极大的升华

教师在美术课堂当中,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欣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作品。让学生通过民间艺术家对美学的追求精神,在课堂上能够得到鼓舞。对美术的美学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教育方面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浙江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风筝风筝飞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提供課本是有关风筝的图片。讲解关于风筝的知识,无法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教学题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改善教学方式。在接触到这个课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并且让学生预习课程时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手工风筝。在精致风筝作品吸引下,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提升。同时学生亲手实践制作风筝的流程,更好的理解到了教学课程。教师此时可以去科普风筝。而风筝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当中,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用风筝的形状和图案,也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学生在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氛围当中受到熏陶,对美术产生热爱。教师可以在学生风筝制作完成之后,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参与的学生进行鼓励。在活动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能够真正热爱参与美术课堂。所以说,让学生欣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作品,能够为美学精神得到升华。

总结:

关于中小学生美术课堂来说,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美术课程当中重要的部分。由于民族文化特有的风采,也让中小学生对美术世界的领悟更加深刻。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民族文化作品,实践参与民族文化创造的物品,比如风筝和陶瓷。让中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提升,促进理解美术课堂包含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完成关于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马多智.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93-94.

[2]陈惠.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分析[J].华夏教师,2020,(13):68-69.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重华小学 312300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MOOC与当代中小学美术教学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