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

2021-09-10 05:42吴雪琛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吴雪琛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就是古诗词。古诗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小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也因此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难点。为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前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但具有深刻的内涵及真挚的情感,还具有丰富的知识。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也较为淡薄,语文教师就应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以多样的方法,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充分激发,并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一、善用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致使其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也无法体会诗人笔下的创作意境,同时对于古诗词中所包含的内涵及深刻的思想感情难以领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古诗词失去兴趣,难以融入课堂学习中,教学效率自然无法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若想解决这种现状,就应在教学中善用多样的教学情境。比如体验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都能快速将小学生学习古语词的兴趣充分激发,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学情境的运用能激发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境,对于古诗词的内涵及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以《望庐山瀑布》一课为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且十分经典的古诗,诗人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景色,其中包含朦胧与雄壮之美,突显了瀑布的气势。而小学生若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去体会这种美,完全无法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境。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庐山的景色播放给小学生,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有如身临其境,并通过问题对古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说明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高吗?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是什么意思?而学生通过视频则能了解,这是诗人为了突出瀑布的高度而使用的夸张手法,而用诗中的“挂”也只是一种比喻的手法,将瀑布比作绢绸挂在山前。这样的问题情境加以视频体验不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语的兴趣够,使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能对于诗人的创作意境、古诗词的内涵及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趣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逐渐影响教育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也发挥较强的辅助作用,成为语文学科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能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意境,烘托教学气氛,这样能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本身所独具的多种优势,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十分适合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加以利用,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古诗词中的深刻内涵及深远意境。教师可以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将其中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改造,简化为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突出重点内容。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能助力小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竹石》一课,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的咏竹诗,主要赞颂了竹的刚毅性格,衬托劲竹顽强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竹有关的视频资料及图片,制作微课形式的课件,呈现其在风吹、霜冻、雨淋、落雪中遇到千磨万击依然能够顽强生存,充分体现了劲竹的刚毅。再将古诗中的教学的重点,如:“咬定”、“破岩”、“坚劲”、“千磨万击” 具体含义加以突出,同时“不放松”、“立根”、“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加以講解,以体现诗人的创作意境。同时还能加以声情并茂的范读,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将古诗内容作了详细讲解,突出了其中的重难点,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古诗中的内容与知识,同时还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重视背景资料,加强意境体会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每一首古语都有极为丰富的创作背景。比如诗人的创作历程及生活经历、与古诗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是一些相关的传说及典故;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联系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融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并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全面且系统的了解,再去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及思想感情。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真正将自己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加强对意境的体会,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及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公元763年的春天,那时著名的诗人杜甫52岁,漂泊在外已是第五年,他无时无刻都期望能够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在公元762年的冬季,突然听闻唐军在洛阳的附近衡水打了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开封等地,而叛军的头领也都纷纷投降。待到第二年的时候,持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而杜甫是一个爱国且又饱经丧乱的诗人,正值他当时流落在四川,无法回到家乡。当他听闻这个好消息之后,欣喜若狂,喜极而泣,恨不得立刻回到自己的家乡。全诗的情感奔放,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无比喜悦之情。诗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而小学生通过对古诗创作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好的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领悟其中的深刻情感,对于相关知识也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结: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样的方法,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充分激发,让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要加强小学生对意境的体会,更好的领悟古诗的内涵与思想感情,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柳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谈[J].才智,2020,(1):184.

[2]任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1,(9):101-102.

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中小学校 321052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猜诗词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