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2021-09-10 05:42郭凌丽
教学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小班幼儿

郭凌丽

摘要:语言表达障碍是影响小班幼儿正常学习及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小班学段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采取趣味性的引导,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现结合小班幼儿教学实际,分析限制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教学因素,并针对如何打破教学桎梏展开探讨,以期以多元化的教育视角审视语言教育,以灵活化的教学方式助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引言:语言能力是幼儿获取知识、交流情感、合作分享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基础,对于幼儿成长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生活阅历较为匮乏,语言能力呈现明显局限性。词不达意、词汇量匮乏等问题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快乐学习,根据幼儿成长需求,着力于语言能力培养极具必要性。小班是幼儿语言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教师应给予幼儿系统、科学的语言教育引导,帮助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现状

虽然在入园之前,家长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给予相应引导,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家庭教育较为关注幼儿语意的表达,欠缺词汇的积累及语言逻辑的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存在误区,限制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其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禁锢于知识性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一些教师认为语言教育应是专项的语言课程,给予语言引导架设一个模式化的思维枷锁。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引导过于重视语言要素的讲解,忽视了学习及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运用。语言教育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难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甚至极易引发抵触情绪,起到作用效果。第二,教师单向传授,忽视幼儿表达欲望。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应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教师盲目追求教育结果性,对于语言教育把控过多,以自己的主观思维去引导幼儿表达,导致语言教育成为教师意志的展现,削弱了幼儿表达欲望。同时模式化的语言教育,使得幼儿天真烂漫的语言特色泯灭于众人,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及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2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2.1利用学唱童谣,构建语言环境

童谣律动性强、富有画面感且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小班幼儿易于接受的语言教育形式。因此,教师利用趣味性的童谣学唱活动,构建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童谣的选择要贴近生活,通过童谣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例如,《我上幼儿园》童谣中描述的场景,大部分幼儿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实际。教师在钢琴伴奏中,带领幼儿逐句学唱童谣,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给予幼儿感官刺激,促使幼儿将童谣词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歌谣内容转化为生活语言,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二是童谣类型丰富多元。教师以灵活多变的童谣内容,丰富幼儿词汇量。教师可以每天设定一个童谣主题,如描写动物的《小乌龟》、展现游戏的《奇妙的彩泥》、关于日常生活的《过马路要注意》等等。充分彰显童谣的魅力,给予幼儿新鲜感,构建趣味性的语言环境。

2.2借助趣味性话题,激发表达欲望

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输入、内化再到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话题探讨为幼儿提供丰富、自由的表达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及认知能力,设置话题分享环节,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例如,教师组织“动画故事”话题分享,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运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画片某一故事情节。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话题大纲,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看法?等等,为幼儿提供语言组织思路,锻炼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此外,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轻松活跃的探讨氛围,组织幼儿相互评价,形成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话题探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3组织主题游戏,刺激语言行为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游戏具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特别是“过家家”等角色模仿类游戏,教师将语言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刺激语言行为,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以春节为背景,构建游戏情境,编制情景故事,组织角色模拟游戏。首先,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分配不同的游戏角色,明确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教师将可能运用到的词语或断句,如拜年用语、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以及描述事件、表达情感的用语等等,让幼儿根据加入角色台词之中,扩大幼儿的语言认知。最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采取轮换制,以丰富幼儿语言感知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弱化对于故事情节、语言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放手让幼儿大胆创造,将生活感知融入其中。借助趣味性的情境游戏,为幼儿构建“微型社会”,提升社会交际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我,提升社会适应力。

2.4坚持家园合作,强化语言输出

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的依靠幼儿园单方的教育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建立家园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打破语言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提升教育效果。第一,教师借助现代化沟通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语言教育方法。例如,家长应学会延迟满足,让幼儿完整清晰的表达自我想法之后,家长再给予相应的反应,并及时给予幼儿鼓励,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机会。第二,教师组织亲子教育活动,拉进亲子关系,强化语言输出。例如,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学习用品购买活动。在购买过程中,家长引导幼儿独立与商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以此形成与社会生活的近距离接触,提升沟通交际能力。通过采取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促使家园教育理念的趋同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为幼儿提供和谐统一的语言教育环境。

结束语: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应是一项全科教育,渗透至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欠缺实用性及个性化,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应摆脱传统模式化教学思维,立足全人教育理念,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为幼儿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升幼儿語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奚晨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05.

[2]吴汝涛.利用童谣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华夏教师,2020(08):20-21.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小班幼儿
再去小班看看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