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2021-09-10 07:22邓琳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抗病毒

邓琳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034

对于脑炎,我们并不陌生。脑炎的病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按照发病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状态。它具有流行性与散发性两种特性。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寄生虫、朊蛋白、真菌感染等等都会引起脑炎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对于脑炎病症的预防主要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完成。健康是立足之本,饮食健康与身体锻炼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病毒性脑炎是什么疾病?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引起的炎性或非炎性改变。根据病毒核酸的特点可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常引起人类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为(1)DNA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2)RNA 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呈全球性分布,各季節均可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变最常侵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可引发脑组织出血性坏死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单纯疱疹病毒 (HSV)是一种嗜神经 DNA 病毒,分为 HSV-1、HSV-2。HSV-1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大约 90%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 HSV-1 引起,剩余 10% 由HSV-2 引起,主要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被 HSV-2 感染所致。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携带病毒者,传播途径是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呕吐、轻微意识和人格改变、轻偏瘫、偏盲、失语、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且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

2 病毒性脑炎对人体有危害有哪些?

病毒性脑炎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或生殖器感染,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经神经干逆行进入颅内导致感染,未经治疗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死率高达 70%。在临床上拟诊病毒性脑炎,会采取神经检查、辅助检查(一般检查、脑电图电生理检查、头颅MRI 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脑活体组织检查)等几种检查措施协助诊治。那么,脑炎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2.1 急性病毒性脑炎

急性病毒性脑炎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约 70% 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前驱期有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等,约 25% 有口唇疱疹史。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意识和人格改变、记忆丧失、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等。约 30% 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唯一症状就诊于精神科。病情常迅速进展,出现意识模糊或谵妄,昏睡、昏迷或去皮质状态。重症患者可因脑实质大范围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导致死亡。肠道病毒性脑炎多发于夏秋季,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发病,症状相对较轻,呈自限性,一般病程 2-3 周自然缓解,主要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平衡失调、癫痫等。

2.2 慢性病毒性脑炎

慢性病毒性脑炎感染的特点为感染与发病的潜伏期较长,时间跨度往往会呈现数月至数十年之久。患者普遍存在有免疫缺陷等隐患,其中免疫缺陷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系常见类型,多见于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情感障碍、头痛和局灶性脑损害,约 25% 患者 MRI 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白质异常。

2.3 其他几种病毒性脑炎

其他几种病毒性脑炎主要包括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进行性风疹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几种,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麻疹缺陷病毒、风疹病毒感染引起,通过感染的形式,这些病毒会对人的免疫系统和认知智能等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

3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脑炎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所以要多注意自身的免疫力提升,多锻炼,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是处理危重病人的关键。在治疗的过程中,昏迷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精心护理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概率。

3.1 治疗手段

3.1.1 对症治疗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争议,但对病情危重、影像学见出血坏死灶等可适当使用,使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后逐渐改用口服泼尼松。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可酌情使用脱水剂(速尿静注、20% 甘露醇静滴),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重症及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输血或静脉高营养支持。一般抗病毒疗程不超过 1 个月, 当然疗程视具体的病情变化而定。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措施。可使用冰袋等措施进行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流经部位的局部降温。

3.1.2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采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常用剂量为 15-30mg(/ kg.d),分 3 次静脉滴注,一般疗程连用 2-3 周,对于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更昔洛韦常用剂量 5-10mg(/ kg. d),分 2 次静脉滴注,一般疗程连用 2-3 周。根据具体的病情应尽早诊断明确和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方案。

3.2 病毒性脑炎的预防

早期发现、就地治疗,及时接种麻疹、风疹等疫苗。流感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勤洗手,外出应戴口罩,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方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4 结束语

如今,大部分人都对脑炎导致人体危害了解甚少,有前驱症状时往往勿视,待身体有严重不适才去医院做检查,可能就错过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最佳时间。还有一部分人担忧过甚,一听到医生的医疗诊断,便慌张不知所措。这两种人都比较极端,是面对疾病时不可取的表现。病毒性脑炎对人体会造成危害不假,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在早诊断、有效的治疗下多数患者可治愈。大家都应当对病毒性脑炎病症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积极做好预防与日常的健康维护,这样免疫力得到提升后,才能保卫机体有效抵御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抗病毒
自身免疫性脑炎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哪些因素影响乙肝治疗
大三阳但肝功正常需要抗病毒吗
治病毒性感冒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几大误区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