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措施分析

2021-09-10 07:22李立艳陶姣宏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预见性护理不良反应

李立艳 陶姣宏

【摘要】目的:分析在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情况下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措施。方法:共计纳入 280 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进行研究,纳入时间选择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婴儿进行分组, 对照组(140 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40 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婴儿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两组患儿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统计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婴儿具有显著使用价值,在对比常规护理的不良反应统计中更少,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06

百白破疫苗为百日咳、精制白喉、破伤风毒素选取一定用量后加入氢氧化铝佐剂所制成的疫苗种类,通常作用于新生儿出生 3~5 个月和18~24 个月,部分婴儿可能因吸收、沉积以及进针浅等因素产生刺激性反应,于接种 24h 内可能产生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有研究分析在儿童疫苗的使用中,百白破是不良反应最高的疫苗种类 [1]。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导致家属满意度的变化,为有效减少婴儿在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通过纳入 280 例接种疫苗的婴儿进行统计,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纳入 280 例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儿进行研究,纳入时间选择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根据护理措施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40 例,对照组含 80 例男性和 70 例女性,年龄3~20 个月,平均(5.34±0.62)个月,观察组含 72 例男性和 68 例女性,年龄 2~22 个月 ,平均(5.13±0.73)个月,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纳入标准:(1)两组纳入患儿均为出生 3~5 个月和 18~24 个月的患儿;(2)患儿接种前生命体征稳定,无其他并发症。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2)免疫系统病症者;(3)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接种消毒、接种后观察过敏反应、按压止血等。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接种前:严格调查婴儿的过敏史、疾病史和禁忌史;对家属进行预防性接种的知识宣教,并通过微信群与家属保持联系,嘱咐其及时带婴儿进行接种;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提前准备;接种前进行皮肤清洁。接种中:接种室常备 1:1000 肾上腺素、温度计等物品,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的整洁度、湿度以及温度。为改善婴幼儿的情绪,可通过粘贴图案或防止画册方式消除婴儿的恐惧感,接种婴儿可给予礼物以示鼓励;接种前需认真核对使用疫苗的情况, 同时对婴儿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药物使用前需严格进行审核,同时摇匀疫苗,选取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以 75% 乙醇棉签消毒后垂直进针,深度需大于针头长度 2/3;注射时需注意两侧手臂交替深部肌肉注射,避免硬结产生。完成后使用无菌棉签按压。不可揉按注射位置, 以防止感染情况产生。注射后:告知家属需在院内观察 30min 后才可离院;嘱咐婴儿家属在接种疫苗后注意多休息,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对于刚接种的婴儿,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抓挠,注意饮水保证新陈代谢,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疫苗注射后可能存在轻度发热情况,此为正常现象, 若婴儿体温超过 38.5℃并存在恶心、呕吐现象需及时进行处理;于 24h后即可进行早期热敷,通过沸水消毒并冷却至 60~70℃时拧干热敷于接种部位,5 分钟更换 1 次,30min/ 次,保持 2~3 次 /d,持续 3d,可有效消除硬结、肿痛等不良反应;若婴儿存在高热、抽搐等严重反应,需停止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由医院发放预约单,提示下次接种的时间并签字 [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婴儿接种疫苗 1 周内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项,轻度不良反应为婴儿体温于 37.1℃ ~37.5℃之间,存在红肿且直径范围≤ 0.5cm ;中度不良反应为婴儿体温于 37.6℃ ~38.6℃,存在红肿且直径范围于 2.6~5.0cm;严重不良反应为婴儿体温高于 38.6℃,红肿直径范围≥ 5.1cm,可能伴淋巴结肿大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组间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对比

对比组间婴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 1 周内的不良反应统计可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 1

3 讨论百日咳、破伤风、白喉均属于临床严重的传染性病症,于婴幼儿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症会促使婴儿的后天发育缓慢,严重情况下直接影响生命安全。病症可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进行抑制,但

研究发现通过疫苗接种后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分期其原因多与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吸收不足有关,在药物密度不均的情况下易导致局部浓度较高,进而产生红肿、硬結反应;另外也能够由于医生注射深度、儿童生长发育导致药物刺激加速局部细胞生长等因素产生。同时不良的作息也会促使不良反应产生 [3]。

本文纳入 280 例婴儿进行探究有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指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对抑制患儿病症,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奠定作用。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作用于百白破疫苗接种婴儿,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栗静 . 护理干预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J]. 系统医学 , 2018, 3(5).171-172.

[2] 王萍 . 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探讨 [J]. 医药前沿 , 2019, 9(10):245-246.

[3] 程柳 .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8, 18(1):270.

* 通讯作者:陶姣宏,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预见性护理不良反应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