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21-09-10 13:45周毅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周毅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重症疾病,又称急性脑梗死、脑中风。患者发病后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的概率高,早期护理工作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本文探究针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内容,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针推结合康复训练措施,为脑卒中患者预后恢复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针推;康复训练;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84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受到血液动力学及脑组织供血、供氧影响,易导致患者脑神经组织发生损伤。高血压及高血糖、高血脂等均是引发脑血液动力学发生紊乱的因素,此类群体血液粘稠、动脉硬化、血管炎症或者存在血栓,此类因素均是脑卒中疾病的常见病因。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常见脑卒中后遗症有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认知精神障碍,其中,肢体功能障碍的概率最高,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后,生活受到严重打击,引发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应当接受针推结合康复训练,通过肢体功能锻炼等训练内容,改善患者预后,避免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在老年群体高发,常见并发症是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在坚持服药后,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但整体恢复效果不理想。相比发病前肢体功能显现巨大差异。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来讲,应当坚持改变生活习惯,注意清淡饮食及功能训练,控制血压及血脂等指标外,也要坚持服药持续防治疾病。脑卒中五年复发率为25%,一旦病情复发,将二次损害脑神经,部分患者失去运动能力。对此,为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针推结合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早期治疗的目标便是避免患者发生严重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在发病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2 针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

2.1 治疗目的

随着世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结合中医针推以及康复训练能降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在治疗后能恢复正常生活。我国相关研究表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机体功能稳定后接受康复训练及针推,整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神经系统功能并未完全受损,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加速恢复脑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目标在于综合性利用各种方法,使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避免患者在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后引发忧郁症或者焦虑症等,缩短患者回到正常生活的周期。康复治疗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针推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有利于降低继发性残疾率。

2.2 治疗方法

2.2.1 康复训练治疗

脑卒中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多数患者在短时间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工作及社会生活受到限制,患者容易发生焦虑及抑郁情绪,严重负面心理状态会影响疾病康复,对此,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为患者疾病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脑卒中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会发现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抑郁状态明显改善 [4]。部分文献资料中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能在主观上更加配合疾病治疗,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针推治疗

针灸作为中国传承千年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穴位刺激、体针、头针等方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临床研究中 [2],对脑卒中患者施以针灸治疗,疾病治疗有效率达到 96.7%,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且认知能力正常。多项临床研究显示 [5],脑卒中患者接受针推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促进肌肉张力以及增强肌肉张力,避免患者发生残疾等问题,对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案例研究中,针对脑卒中患者施以针推治疗,患者经过半年治疗后,运动功能相比发病后显著改善,对患者 Barthel 指标进行检测,该指数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为脑卒中患者施以针推治疗,不仅能防范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也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脑卒中患者针推治疗过程中,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机体协调,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2.3 辅助性治疗

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可通过高压氧改变患者脑供血状态,这也是保证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关键。高压氧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病灶区域,减少患者脑损伤,通过高压氧分压及调整氧含量方法,改善患者受损区域的血液循环、血流灌注量,加速患者区域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代谢酶的活力,使患者脑功能代谢紊乱的情况改善 [1]。脑卒中病灶处存在很多活性细胞,若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撑,则无法激发细胞活性,通过高压氧干预能让细胞间形成新的链接。美国一组研究显示,38 名脑卒中患者经过 1 个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95% 以上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此,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工作中,可纳入高压氧辅治疗,从而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3]。

3 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提升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较为重要。脑梗死患者发生肢体功能的概率较高,对此,早期护理工作的开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早期护理内容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护理、辅助护理等, 通过多样化的护理内容,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避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偏瘫等并发症,持续性恢复患者肢体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凌燕, 刘洪军, 李金霞, 王浩, 刘桂芹, 刘建坤, 金芳, 崔红霞. 针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22(05):81-83.

[2]李亚楠 . 中医针推综合方案床旁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临床观察 [J]. 临床研究 ,2020,28(09):120-122.

[3]李勇 , 孙法强 . 针推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J]. 医学綜述 ,2014,20(12):2300-2302.

[4]林蕊红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分析 [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29(01):179-180.

[5]董瑞丽 . 艾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J]. 中国民间疗法 ,2021,29(04):53-55.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