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应用巴曲亭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影响研究

2021-09-10 14:15胡晓蕾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肿并发症

胡晓蕾

【摘要】目的:解析超早期巴曲亭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治疗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10 月间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共 60 例,计算机筛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 30 例,前组行常规治疗,后组在前者的基础上早期静脉注射巴曲亭,比对神经功能缺陷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 [ 观察组(97.50%)>对照组(80.00%)],P < 0.05;NIHSS(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 [ 观察组(4.41±1.23)<对照组(7.67±1.83)] 分,P < 0.05。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管理中,超早期巴曲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推荐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巴曲亭;超早期;血肿;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99

自发性脑出血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国外研究表明, 脑出血后一个有,患者的死亡率可达 40%,1 年内的存活率,占 38%,三个月,只有 30% 的患者会恢复自理生理能力,给家庭与社会均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担。因此,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来讲,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神经学的发展,多数学者也逐渐认识到,神经元修复剂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积极作用 [1]。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特别是巴曲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据临床实践显示,巴曲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血肿情况,还可以减少并发症 [2]。基于上述背景,现探讨超早期巴曲亭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治疗的作用, 现详述见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10 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n=80),入院时按顺序编号,计算机“随机”均分成 2 组,即 40 例 / 组。对照组:男 / 女 =27/13 例;年齡区间 [55,74(] 平均:65.06±4.21)岁。观察组:男 / 女 =26/14 例;年龄区间 [56,73(] 平均:64.78±4.09)岁。我院伦理会在认真评审、探讨后批准该研究,比对 2 组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 0.05),有临床可比性。

入选标准:(1)均符合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者;(2)全部患者经头颅 CT 证实者,且没有其他严重脏器病变者;(3)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书者。

排除标准:(1)不愿配合本次试验者;(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明显异常者;(3)存在手术禁忌症者;(4)对巴曲亭存在过敏史者。

1.2 方法

入院后 2 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如给氧,给予利尿脱水剂、甘露醇、H2 受体阻断剂等预防并发症。同时观察组于超早期静脉注射巴曲亭 [ 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840,规格:1ml/ 单位 ] 治疗,1 单位 / 次,1 次 /d。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 2 组治疗结果,评定标准,显效:影像学显示脑内血肿基本消失,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 70% 以上;有效:影像学检查血肿明显缩小,2 次冲洗后可拔管,NIHSS 评分相比治疗前减小 50%— 70% ;无效:经过 3 d 的治疗血肿体积无明显变化,甚至增大。总有效率(%)=[ 有效数 + 显效数 ]/ 总数 *100。

1.3.2 统计 2 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 NIHSS 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定,共 15 个项目,总分值 45 分,重度缺陷=45 — 31 分、中度缺陷 =30 — 16 分、轻度缺陷 =15 — 1 分、无缺陷=0 分。

1.4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如表 1 呈现:对照组总有效 32 例(80.00%),观察组相应有效 39例(97.50%)(P <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如表 2 呈现:2 组 NIHSS 评分较一致(P >0.05);治疗后,对照组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

3 讨论

人体脑部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当出现脑部出血时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症状较轻者会出现肢体偏瘫,重者有成为植物人或死亡的风险。而自发性脑出血的出现,多因神经元损伤机制所致, 如血肿会压迫神经元断裂,出现缺血或是坏死;血肿会引起组织水肿,且还会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血凝块会释放 5- 羟色胺、过氧化氢、血红蛋白、缓激肽等炎性物质,从而损伤神经元等,因此,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具国内研究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继发性出血率,如何有效的提高血肿有效清除率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具临床发现配合止血药物的使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巴曲亭是一种有效的止血药物,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成分为巴曲酶能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促进更多的纤维蛋白原 A 释放,纤维蛋白原A 能生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Ⅰ单体,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在受损血管处,且不会影响正常血管的凝血功能。从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 97.50%(39/40)较对照组的 80.00%(32/40)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综上所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采用巴曲亭治疗效果显著, 建议常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忠 , 张瑞剑 , 韩志桐 , 等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及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及显微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0, 17(5): 75-78.

[2]张建宇 , 徐静娜 , 徐永康 , 等 . 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联合开颅减压术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医刊 , 2020, 55(3): 315-318.

猜你喜欢
血肿并发症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