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2021-09-10 14:15朱寅吴骏宋奕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

朱寅 吴骏 宋奕

【摘要】目的:观察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中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1 月,截止时间在 2020 年 12 月的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 68 人,做为本次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普通方式,分析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的会产生怎样的差距。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分析组的肩、肘、腕关节的肌肉及关节活动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效果较明显(P <0.05);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分析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 <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应用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康复速度都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对改善其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医生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系统康复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210

上肢骨关节损伤是在骨损伤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骨科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就会产生疼痛而导致运动障碍、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关节畸形,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 [1],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针对于该病的治疗,最常见的有石膏外固定及抗感染治疗,虽然此种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但其治疗周期长,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系统康复应运而生, 该措施不但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还能增强患者关节活动度,从而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快速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这对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鉴于此,本次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 68 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患者资料

照随机分配原则选用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8 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析组 34 例和参照组 34 例,这 68 人均符合上肢骨关节损伤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通过常规处理后,再使用 X 线片对其患处进行检查都属于单纯的上肢骨关节损伤,并且其他位置无损伤及并发症;患者对该研究知情,且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下:分析组患者平均年龄在 36 岁,损伤类型:4 人肱骨干骨折,7 人尺桡骨双骨折,10 人肱骨髁上骨折,15 人尺骨折;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在 37 岁。损伤类型:5 人肱骨干骨折,6 人尺桡骨双骨折,11 人肱骨髁上骨骨折, 14 人尺骨骨折;基本资料相关较小,可用于研究对比P >0.05。

1.2 方法

参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护理方式。

分析组在本次调查中的治疗模式为系统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热疗法:根据患者的关节的僵硬程度,可采取敷蜡、浸蜡等不同的热疗手段对患肢进行治疗,保持每天行热疗 1 到 2 次,每次持续 30 分钟;(2)电疗法:若患者关节出现严重的僵肿胀,而且没有安装金属内固定物,可使用用超短波进行电疗,每天每次 13 分钟;(3)运动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待患者伤情稳定后,可对患处关节进行活动,手法的力度可以设定在Ⅲ~Ⅳ级,并加入主动运动,患肢可采用运动器材进行适当的活动, 每天进行 1 到 2 次。(4)生活及心理疗法:患肢的关节活动有所好转后,可以自行进行日常生活锻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有效为骨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及骨关节功能均有所好转;无效:骨关节功能未得到改善或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有效人数 + 显效人数)/ 总人数 ×100%。

1.3.2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包括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17.0 软件,将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用(均数 ± 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 t 检验;将治疗有效率进行 x 检验,当P <0.05 时,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采用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与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分析组进行对比,分析组效果较好(P <0.05),如表 1。

2.2 临床指标对比

在临床指标方面,分析组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14.32±2.12)天,较 参 照 组 的(17.45±2.79)天 明 顯 更 短,分 析 组 住 院 时 间(14.97±1.34)天,参照组为  19.47±2.03,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 <0.05),如表 2。

3 讨论

上肢骨关节损伤在我国骨科疾病的占比越来越高。该病会使患者的活动不便,严重的生活都难以处理,不但患者非常痛苦,也给患者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由于适用抗感染治疗及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时间较长,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治疗效果非常的不理想。经过改进,系统康复治疗成为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帮助其恢复关节功能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热、电、运动、生活及心理疗法等等。它能够改善患者患处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动,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而减少肢体疼痛。运动及生活疗法能够预防患者肢体的萎缩,适当的进行运动,能够有效防止关节与肌肉的粘连,心理疗法更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为了验证系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有效性,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抽取 68 人进行分组对比,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分析组在关节功能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优势,即可验证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可采取系统康复治疗方法进行,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赛 . 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行系统康复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 [J]. 健康必读 ,2020(24):255.

[2] 王庆 , 刘晔 , 孟松桥 . 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31(3):101-103.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