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静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9-13 23:41何丽影叶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何丽影 叶红

【摘要】目的:探討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典型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川崎病患儿86例,按疾病类型不同分为两组,不完全川崎病52例设为不完全组,典型川崎病34例设为典型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血液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不完全组住院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淋巴结肿大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典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不完全组治疗后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典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效果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能够缩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改善血液指标,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典型川崎病;丙种球蛋白;血液指标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079-02

川崎病属于儿科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病理特点为全身血管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手足硬性水肿、眼结膜充血等[1]。川崎病可分为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若早期不接受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可累及全身各中小动脉,可能会诱发冠状动脉病变,病情严重时诱发管状动脉瘤,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2-3]。静注丙种球蛋白是治疗川崎病有效药物,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部分患儿家长因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服用,难以按照临床标准大剂量治疗,影响治疗效果[4]。目前,部分研究对川崎病患儿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即单次输入1 g/kg,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选择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川崎病患儿,分析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典型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川崎病患儿,按疾病类型不同分为两组,不完全川崎病52例设为不完全组,典型川崎病34例设为典型组。不完全组年龄8个月~8岁,年龄(3.24±1.04)岁;男28例,女24例。典型组年龄10个月~8岁,年龄(3.30±1.01)岁;男19例,女1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5]:(1)典型川崎病为连续发热≥5d,并合并以下症状中任意四项,如眼球结膜充血、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干裂发红伴有草莓舌、手足肿胀。(2)不完全川崎病为连续发热≥5 d,伴有冠状动脉病变,或伴有上述症状中2~3项,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患儿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先天性疾病者;既往有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史;过敏体质;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如雾化化痰、物理降温、常规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1 g/kg,滴注时间为5~6 h;口服阿司匹林(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3268),1次/d,每次30~50 mg/kg,服用3 d后,若患儿退热则使用剂量减低至4 mg/kg,直至冠状动脉病变、血沉恢复正常。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如淋巴结肿大好转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等)和住院时间。(2)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等指标。(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

不完全组住院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淋巴结肿大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典型组(P<0.05)。见表1。

2.2.血液指标..

两组治疗前血液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不完全组治疗后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水平均低于典型组(P<0.05)。见表2。

2.3.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两组治疗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完全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典型组(P<0.05)。见表3。

3?讨论?

全身非特异性小血管炎是川崎病基本病理,早期多表现为全身微血管炎,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大中血管,患儿甚至会因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和管状动脉瘤,诱发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川崎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多认为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感染抗原、病毒、细菌等多种形式促使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造成患儿发生一系统临床症状[7-8]。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 g/kg是治疗川崎病的标准疗法,疗效确切,但部分家长难以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且大剂量用药会增加血黏度,易诱发血栓栓塞,临床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丙种球蛋白能通過以下几点作用机制治疗川崎病:(1)促使体内免疫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不断增加体内CD8+含量,减少CD4+含量,抑制IgG合成,还能削弱分泌型B细胞产生抗内皮细胞抗体能力,减少淋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存在FC受体数量,还能阻碍细胞炎症因子生成;(2)降低血小板水平,降低血栓形成风险;(3)抑制B细胞淋巴活性,抵抗毒素损伤患儿血管细胞,竞争性结合需血管壁上相关受体,使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下降;(4)为患儿提供特异性抗体,抵抗川崎病形成[9-10]。本研究中,住院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淋巴结肿大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典型组;两组治疗前血液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完全组治疗后CRP、血小板、白细胞、血沉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典型组,提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效果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这可能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病情更为严重有关,临床需适当加大此类患儿药物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以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能够更好的改善血液指标,缩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在同等治疗条件下,需适当增加药量和延长治疗时间,以保障典型川崎病患儿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颖,犹登霞,周杰林.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1):1475-1479.

[2] 余淋,陈明群,罗立权,等.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CRP、TNF-α、IL-6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23(11):2270-2273,2277.

[3] 钱颖,王有成,方晓丹,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因子、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54-456.

[4] 王朝辉.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评估及最佳剂量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31-532.

[5] Ayusawa M,Sonobe T,Uemura S,et al.Revision of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 (the 5th revisededition)[J].Pediatr Int,2005,47(2):232-234.

[6] 储开东,季凤华.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患儿的疗效[J].广西医学,2019,41(7):843-847.

[7] 韦海涛,汪希珂,陈林,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J].贵州医药,2019,43(8):1285-1288.

[8] 王新芳,黄先玫,王跃生,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因子和抵抗素及内脂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74-1676.

[9] 安娜,姚旭,郭锦明,等.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37-2439.

[10] 欧阳冰,唐林芬,戚胡敏,等.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10):70-72,76.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重症肺炎30例
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探讨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