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14 05:25沈国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托拉胃酸反流

沈国龙

(咸宁市咸安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咸宁 437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部位引起的不适症状,食管胃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膈肌周围肌束及韧带等通过协同作用,可在胃食管交界处共同形成高压带,产生抗反流屏障,一旦屏障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1-2]。目前,采用药物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等是临床医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常见方法,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及西尼必利等促动力药物虽然能够增加胃肠道蠕动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抑制胃酸的释放;铝碳酸镁、海藻酸钠及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主要适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临时缓解症状,治疗重症患者效果有限[3]。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在强酸条件下迅速活化,从而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4]。为进一步探讨泮托拉唑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24h反流检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排除标准: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病史的患者;合并胃肠道出血、穿孔及肝肾功能重度缺损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女比例为20∶19;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巴雷特食管患者分别为17例、10例、12例;年龄29~77岁,平均(47.38±7.67)岁。观察组39例,男、女比例为22∶17;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巴雷特食管患者分别为19例、9例、11例;年龄28~76岁,平均(47.46±7.8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 方法

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国药准字:H20090158,产品规格:5mg×24s,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对照组患者,5mg/次,3次/d,餐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10032,产品规格:40mg×7s,生产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治疗,40mg/次,1次/d,早餐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采用消化道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食管蠕动收缩比值、食管括约肌压力和松弛率;对比两组疗效。

GAS、MTL检测方法:患者空腹8h,抽取静脉血液3m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疗效评定标准[5]:内镜检查未发现胃黏膜破损,无食管炎症,反流、烧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除,为显效;胃黏膜损伤及食管炎明显减轻,反流、烧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为有效;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损伤严重,食管炎无改善,反流、烧心等临床症状明显,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对比

治疗前,两组GAS、MT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GAS、MTL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食管蠕动收缩比值、食管括约肌压力和松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食管蠕动收缩比值、食管括约肌压力和松弛率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

2.3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出血,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呕血、黑便等症状。目前,促动力治疗是救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有效方式之一,常用药物为莫沙必利,该药物主要通过提高乙酰胆碱的表达促使胃肠蠕动,虽然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但对胃酸的分泌无抑制作用,不利于对胃酸水平的控制,因此,还需要一种更高效的联合疗法。

抑制胃酸分泌是医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另一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缓解胃酸的酸度并减少反流液对食管的刺激[6]。泮托拉唑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可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壁细胞中氢/钾三磷酸腺苷酶(H/K-ATPase)的特异性,有助于改善胃液代谢,调节胃肠激素水平[7-8]。王之刚等[9]研究指出,在酸性环境中,泮托拉唑与药物代谢酶之间不会形成竞争性关系,能够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积聚于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酶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抑制质子泵活性,最终使其泌酸功能丧失,有助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均<0.05),表明在莫沙必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助于促进胃食管动力学的改善,进而提高疗效。可能是莫沙必利为消化道促动力剂,主要通过促进胃酸下行、加强食道的消化功能,使反流胃液迅速下降至胃部当中,从而改善病症;泮托拉唑主要通过抑制壁细胞酶活性,减少胃酸表达,进而改善胃酸症状;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莫沙必利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10-11]。

综上,泮托拉唑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胃肠激素的恢复,有利于胃食管动力学的改善,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托拉胃酸反流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