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防范效果分析

2021-09-14 05:26程文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精神分裂症病情

程文涛,邓 敏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诱发,且呈缓慢性或急性的发展态势,大多患者伴随思维障碍、知觉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行为障碍,个体的不同也使其病症症状不同[1]。由于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患者有明显的毁坏物品、放火、自杀、自伤甚至攻击他人的行为,给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2]。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应强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疾病,促进恢复[3]。我们对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通过对比分析其相关资料,总结不同护理对患者危险行为的防范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疾病的诊断标准[4-5],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疾病;②患者经体格检查、血尿常规检查、甲状腺激素检查进一步确诊;③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②严重意识障碍,无法控制的患者;③无亲属且不配合签字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60例。以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2岁,平均(43.8±6.7)岁;病程2~17年,平均(9.0±2.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平均(44.3±6.5)岁;病程2~16年,平均(8.8±2.1)年。对比以上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包含入院指导、密切关注病情、用药指导、日常生活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强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强化沟通技巧,避免激怒患者,通过沟通了解患者感受与想法,同时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减少陌生感与不信任感,确保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环境。②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获取患者个性、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结合患者病情尝试性引导患者进行阅读、观看正能量节目,减少独处时间,为后续配合治疗奠定基础。③行为干预: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如清扫卫生、趣味性游戏、文艺比赛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融入群体,深化交流,也能预防一些精力较为旺盛的患者引发危险行为,还有助于增进彼此感情,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④预防性护理干预:首先要预防医源性刺激,护理人员需从自身态度与软化行为上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诉求,以强化两者相处的和谐程度,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医源性的攻击行为;其次要做好预防性监控工作,通过减少使患者产生危险行为的危险源,从源头上提高安全性,同时针对存在被害妄想症、冲动、自杀问题的患者更要严密进行监控,若为多次出现自杀行为的患者,则实施约束性监控,增加查房频率等;最后是行为引导,即行为干预,减少患者的激越行为。

1.4 观察指标

采用BR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6],从两组患者敌对性、猜疑、焦虑和定向障碍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分值为1~7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精神问题越严重。采用我院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量表[7]评估两组患者危险行为情况,内容包含出走、攻击和自杀自伤行为。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BRPS评分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各项BRPS评分干预前接近(P>0.05),干预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RPS评分比较(n=30,分,

2.2 危险行为预防效果

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该疾病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患者住院时间长久,治疗难度大,再加上患者对自身和外界均有一定危险攻击性,配合度低,这给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加大了难度[8]。多年来,面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规护理多只针对患者的病情加以干预,严重忽略心理因素与行为表现,在患者发病情绪失控状态下,很容易造成各种危险行为[9]。由此可见,在为患者开展的护理干预服务中,预见性护理非常重要。

预见性护理是现代化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主要针对病情复杂多变、突发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而开展,要求护理人员紧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开展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结合临床表现和复杂病因,准确分析危险因子,将规避风险作为重要目标,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控制,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病情往好的方向发展[10]。预见性护理与临床精神分裂症疾病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将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非常适用。

本研究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在各项BRPS评分的改善以及对危险行为的预防中,效果均好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该结论与丁春红[11]的结果相似,再一次证实预见性护理应用的有效性与价值。本研究提倡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就要从心理干预着手,为患者疏导负性情绪,强化沟通,创建良好护患关系,以获取患者的高度信任感和自信心,为后续更好地治疗与护理奠定基础。此外,应用预见性护理,通过合理分配病房、对患者进行监督与干预、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为患者及周边人士的安全可靠提供保障。另外,还应鼓励患者多参与公共活动,形成积极心态,强化认同感,进行自我克服,可同样达到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的目的[12]。

综上所述,采用预见性护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猜你喜欢
预见性精神分裂症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