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14 05:25王梦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囊腹腔镜满意度

王梦瑶,余 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轻、恢复快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虽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但仍可对机体产生刺激,并且可因术后疼痛引起患者的负性情绪,导致术后抵抗性增加,影响康复效果。近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渐升高,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循环改进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针对传统护理模式中的缺陷有针对性的改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患者恢复[2]。我们将该种护理模式用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与普外科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②心、肺功能正常;③入组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存在出血倾向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1.2 一般资料

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年龄35~70岁,平均(53.29±10.72)岁;男24例,女16例;疾病类型:胆囊结石17例,胆囊炎15例,其他胆囊疾病8例;体质量指数(23.28±2.95)kg/m2。观察组40例,年龄37~70岁,平均(51.90±9.79)岁;男26例,女14例;疾病类型:胆囊结石18例,胆囊炎15例,其他胆囊疾病7例;体质量指数(23.42±3.04)kg/m2。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体质量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普外科常规护理,每天定期与家属交流、监测患者病情;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出现疼痛者,给予镇痛药物;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了解其心理变化及疑惑;术后加强患者的体位护理,增强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循环改进护理。①计划阶段,首先成立由消化科、麻醉科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循环改进护理小组,收集既往文献及本院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不适的因素,针对其制定护理计划,常见的因素有:患者入院后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及对手术结果的担忧,出现的恐慌、焦躁等情绪;术后卧床、禁食、留置导管及麻醉药失效后切口疼痛,导致患者的舒适感降低。根据患者的反馈及反应等及时修正护理内容及方式,并配合其他宣教如微信、调查表等。②实施阶段,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消除陌生感;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围术期与患者多沟通,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并予以满足;向患者讲解术后禁食、饮食限制及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及留置导管、引流管的作用,消除患者的抵触心理;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转移注意力、呼吸锻炼、肢体按摩、药物镇痛等干预方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维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保持病床干净、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干扰;鼓励患者活动,可给予患者躯体按摩及肢体被动活动,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训练翻身、起坐、肢体关节等的主动活动。③检查及处理阶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手术配合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评价护理措施的效果,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回访。每月总结问题,对于已达到预期目标的患者继续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未达预期目标的,优化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达到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费用;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数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利用SF-36量表[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该量表共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采用1~6分6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住院、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费用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VA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22.50%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及理念逐渐转变,传统的手段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5],因此,临床急需便捷、实用的护理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治疗[6]。然而有学者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并且由于疼痛的原因,可对部分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阻碍[7]。因此,给予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循环改进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可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提升护理质量[8-9]。循环改进管理可通过全方位的评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执行4个阶段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本文结果显示,循环改进护理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快,且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示循环改进模式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原因为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将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4个阶段循环,去糟取精,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对照组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较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循环改进护理模式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下一步可进行大样本研究,排除个体差异引起的偏倚。

猜你喜欢
胆囊腹腔镜满意度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