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融合

2021-09-15 02:10
养生大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康养阳光融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带来了重大机遇。201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攀枝花立足了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实际,找准城市发展定位,充分依托光热气候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走出了一条以阳光康养促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使“康养攀枝花”成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落实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一、十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以敢闯敢试的精神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康养产业没有先例可循,唯有创新探索才能走出新路。我市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依托阳光、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探在前列、干在实处。攀枝花作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取得了诸多成绩,率先承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率先创办国际康养学院,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率先倡导成立全国康养产业城市联盟,成功进入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全国十大凉都、中国避暑名城、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等。

二、十年来,始终坚持错位发展,以“健康+养人”的定位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康养产业发展,先后对攀枝花提出“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和支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部署,我市将“健康+养人”作为核心定位,坚持“养身、养心、养智”理念和“避寒、避暑、避霾”目标,进一步做实康养产业发展內涵,逐步构建完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链,不断优化产业运营模式,努力打造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康养胜地。

三、十年来,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的模式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努力加出“物理聚合”、催生“化学反应”,构建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康养产业体系。

(一)推动康养与运动深度融合

将积极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与举办高端赛事活动相结合,全市域、高标准建设健身广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建成四川省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红格训练基地)、米易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等四个竞训基地,成功举办环攀枝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总决赛等高水平赛事,实行大型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制度,为广大市民及康养人群提供康养健身保障和服务。

(二)推动康养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充分挖掘大山大水、工业遗存、三线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不断筑牢康养旅游基础,创新康养旅游模式,提升康养旅游营销水平,创建成为四川首批养生旅游示范城市和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三)推动康养与医疗深度融合

围绕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护理和养老体系,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找准医养“结合点”,延伸康养“产业链”,织好医疗“保障网”,扩大康养“辐射圈”,跻身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四)推动康养与农业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园区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民房变客房,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立体农业示范点。

(五)推动康养与工业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康复辅助器具、健康食品加工、中医药制造等重点产业,持续提升“攀枝花故事”钛工艺品品牌,提升医疗器械、体育器材、家居用品等钒钛终端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被列为国家康复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

四、十年来,始终坚持集聚发展,以项目集群的带动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是推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我市按照县(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为链条的原则,大力实施康养产业“5115”工程,即加快建设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已建成米易县城、普达阳光、迤沙拉古村落等一大批康养品牌项目,康养产业展示馆建成开馆,投资300亿元的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投资160亿元的米易太阳谷等项目开工建设。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市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实现康养产业增加值130.1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5%。

五、十年来,始终坚持共谋发展,以体制机制的优化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康养产业发展局和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效地保障和推动了阳光康养产业发展。与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康养人才合作培养关系,整合全市职教院校资源,优先引进康养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打造康养职业教育高地,大力培养康养梯级专业人才。同时,在全省率先建立康养产业统计监测制度,推动标准化建设与康养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了康养产业标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

康养市场是一个蓝海的市场,康养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全国各地康养产业发展呈蓬勃态势,在理念、模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当前,我市正立足构建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国内国际“三个圈层”,努力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宜居宜养宜业的“康养生活目的地”和 “康养产业根据地”。

(供稿: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康养阳光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走,出发!
《融合》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