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2021-09-16 02:00
全科护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交接班年资品管圈

交接班(handover)就是护理工作的转移,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临床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责任和权利义务的转移,有效的交接班能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被诸多权威组织推荐[1]。近年来护理交接班在国内研究逐年增多,了解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现况,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本研究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方法,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系统检索2008年—2017年公开发表的护理交接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统计发生频率、共现规律,利用词之间的共现关系,量化词对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护士”“护理人员”“医院”为主题词,“护士”“交班”“交接班”为关键词,系统检索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发表的护理交接班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软件删除重复题录。CBM检索策略为(((“护士”[不加权:扩展]) OR “护理人员,医院”[不加权:扩展])) OR “护士”[关键词:智能]AND ((“交班”[全字段:智能])OR “交接班”[全字段:智能]) AND2008年—2017年[日期],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6篇。维普检索策略为题名或关键词=“护士”或者“护理人员”并且题名或关键词=“交班”或者“交接班”并且年份=2008年—2017年,共检出258篇。万方检索策略为(题名或关键词:(护士 OR 护理人员)*题名或关键词:(交班 OR 交接班))*Date:2008年—2017年,共检出298篇。中国知网检索策略为关键词(护士 OR 护理人员) AND 关键词:(交班 OR 交接班))*Date: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共检出228篇。对检出的文献进行查重,最终删除重复题录787篇,最后剩余963篇。

2 结果

2.1 高频关键词 根据Donohue公式计算出高频词为26,共28个,出现频次累计百分比为60.80%,见表1。

表1 护理交接班研究高频关键词

2.2 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树状图见图1。

图1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树状图

2.3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可聚为7类,详见表2。

表2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下的交接班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下的交接班研究是近10年来护理交接班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尤其是责任制护理下在排班模式中体现层级管理,并践行在交接班中。孙玉姣等[3]使用弹性排班,人员配对,减少了交接班次数及交接班时间,提高了护理安全度。姜武佳等[4]探讨扁平化管理、责任制个人包干的交接班模式,改进交接班模式,促进优质交接班。刘巧云等[5]采用改良APN排班模式将护士分层、分组排班,责任组长参与过程质量控制,最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满意度等。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护理工作、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工作形式下,如何分层使用护理人员,优化交接班流程,仍是研究重点。

3.2 流程管理在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研究 在人力紧缺的情况下如何促进低年资护士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实施交接班,这就需要对交接班的流程进行优化,因此流程管理应用于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也是交接班相关研究的重点。徐丽芬等[6]通过对交接班流程的改进,促进低年资护士更好地掌握病人病情、熟悉交接班工作,从而提高了交接班效果及其综合能力。季梅丽等[7]优化了书面交接班流程,便于书写、内容详尽,同时重点明确,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尤其在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程度及护理重点方面。

3.3 品管圈在内科晨间床旁交接班中的研究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当引入护理管理后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护理管理中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包括护理交接班。陈丹丹等[8]将品管圈应用于神经内科晨间床旁交接班,能有效提高交接班的完整率,降低遗漏率。王瑞珍[9]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发现能有效提高床旁交接班工作的准确性。品管圈活动还能降低护士延迟下班率[10]、缩短晨间交接班时间[11]等。这些研究同时也报道,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能力。

3.4 SBAR交接班模式及表格式交接班报告在监护室及急诊交接班中的研究 监护室及急诊科室交接班信息量很大,因此在这两个区域使用SBAR交接班模式及表格式交接班模式是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SBAR交接班源于美国海军,后被广泛应用于国外交接班研究中,近几年被引入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与研究。SBAR被证实在信息量较大的科室接受度较好[1,12],因此在监护室及急诊被广泛应用,同时还结合各种表格式的交接班报告进行联合应用。蒋欣等[13]将SBAR交接班模式应用于胸科ICU,发现能降低病人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交接班时间、同时还能促进低年资护士成长。勾洋等[14]也证实,将SBAR交接班模式应用于急诊监护室,结合“急诊重症监护室交接班表”能提高护士整体及重点掌握程度。

3.5 交接班在护理安全中的研究 通过护理交接班来促进护理安全是近10年护理交接班的研究热点。高质量的交接班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因此如何改进交接班,从而达到保证护理安全的研究层出不穷。从交接班制度的改进[15]、晨间床旁交接班及查房[16]、应用床旁交接班表[17],到改进排班模式(APN排班模式)[18]等方面进行探索,致力于通过优化交接班来保障护理安全。

3.6 交接班在外科导管管理中的研究 外科病人导管较多,如何做好导管的护理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交接班在外科导管管理中的研究是热点。袁小兰等[19]回顾了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其中交接班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改进交接班后能有效降低病人胸腔闭式引流非计划拔管率。戴巧艳等[20]通过对肝胆胰外科引流管管道进行标识,发现能降低交接班时间,从而使护士能更好地进行导管管理。

3.7 交接班在手术安全管理及药物管理中的研究 通过交接班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及药物管理是近10年的研究热点。郭莉等[21]采用手术病人交接评估单的形式确认交接班信息,提高手术病人身份识别、药品及物品管理,从而提高病人安全。陈丽媛等[22]通过晨间交接班时间进行护理查房,既能提高交接班质量,同时又能促进人员学习,从而增加手术室安全及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共词聚类的分析方法对护理交接班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得出7个研究热点,为交接班实践及科研教学提供了新的参考及借鉴。但是本研究仅对中文数据进行研究,下一步将结合国外数据进行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交接班年资品管圈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交接班时空分布识别方法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外科交接班中的应用
低年资护士手术体位安置流程规范性床旁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