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2021-09-18 09:06张颖高修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症候经期血瘀

张颖 高修安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佛山528000)

原发性痛经(PD)是妇科常见病,患者于月经来潮前出现疼痛感,经期过程中痛感逐渐加剧,且疼痛呈现痉挛性与阵发性,由下腹部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腰骶部[1]。目前西医主要采取解痉、镇痛、镇静等药物治疗PD,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症状,但用药周期长,且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疼痛,远期效果不佳。PD属于中医“行经腹痛、痛经”等范畴,肝气郁结是其主要病机,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血瘀滞胞中而致痛。中医针对PD应以行气活血、舒经活络等为主要干预原则。穴位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主要借助艾热刺激人体特定穴位,通过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调节脏腑功能,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临床有研究显示,肌肉运动通过拉伸肌肉,增加盆骨活动范围,能够减轻肌肉痉挛,促进子宫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本研究将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用于气滞血瘀型PD患者中,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气滞血瘀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3.67±2.4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6±0.38)年;月经周期25~32 d,平均周期(29.06±1.12)d。对照组年龄15~34岁,平均年龄(23.52±2.5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1±0.42)年;月经周期24~31 d,平均周期(28.85±1.16)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9版《妇产科学》[3]中PD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经期前、中、后伴有肌肉痉挛性疼痛,同时伴有呕吐、恶心、疲乏等症状;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与标准》[4]中气滞血瘀型PD相关诊断标准,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乳房胀痛,舌紫黯,脉弦或弦涩有力;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精神、行为障碍;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月经周期严重不规律;不配合随访。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月经期间均接受解痉、镇痛、镇静等常规药物治疗,并嘱咐患者注意经期卫生,避免进食辛辣冷刺激食物,配合适当运动锻炼(不可剧烈运动),减少或避免同房,定期接受妇科检查;经期保持充足睡眠,腹部疼痛难忍时,可将热水袋敷于腹部。持续干预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1)穴位艾灸。选患者中极、神阙、关元、气海、双侧子宫穴,将延胡索、郁金香、柴胡、益母草、当归、白芍等药物研磨后备用,鲜生姜榨汁与药物混合,制作成2.0 cm×0.3 cm的药饼,底部粘少量冰片,牙签扎孔。消毒穴位部皮肤,然后放置药饼,艾绒柱灸,以患者小腹有温热感为宜,艾灸期间及时清理艾灰,每次20 min,1次/d,连续干预3个月经周期。(2)肌肉运动,包括直立拉伸、前弓步拉伸、侧弓步拉伸、蝶式拉伸、平躺弓式拉伸、平躺内收肌拉伸、单腿拉伸、侧卧式肋骨拉伸、眼镜蛇式拉伸9个拉伸动作,每次40 min,1次/d,每月持续做7 d。持续干预3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干预前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10 cm长的尺上标出自己所感受的疼痛强度,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2)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前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小腹无胀痛为0分;经前或经期伴有明显小腹疼痛,但可坚持工作或学习,无全身症状为2分;经期前后腹部疼痛难忍,止痛后有所缓解为4分;腹部疼痛难忍,影响生活,止痛后疼痛无明显缓解为6分;经期血量少、血色紫暗、血行不畅、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适、脉弦,有记为1分,无记为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例(%)]

2.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s)

?

3 讨论

PD呈周期性发作,临床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给患者学习、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学认为,PD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主症表现为行经腹痛[6]。PD为虚实结合之证,实证是气滞血瘀,致气血运行不畅,机体气血亏虚、禀赋虚弱,无法濡养胞宫、冲任;虚症为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使得子宫有失濡养,不通则痛[7~8]。

PD经期与经行前后阶段,因血海满盈溢泻,气血盛实而骤虚,致使多种致病菌侵入,引发痛经。中医护理需坚持调理冲任、补肝肾、理气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能够缓解气滞血瘀型PD患者疼痛及中医症候。中医穴位艾灸以艾绒为主要施灸材料,借助对各穴位的温热刺激,通调机体气血。同时,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近红外线辐射穿透力强,可作用于穴位,对脏腑、经气形成影响,从而调节机体内环境。穴位艾灸中选取的中极、神阙、关元、气海、双侧子宫穴,关元、气海暖下焦,两者配合可调冲任、补肝肾;神阙位于腹中部,为平衡阴阳调节脏腑之枢纽,灸其可利水固脱、温阳救逆、温补脾肾、调和气血、温经通络;配合中极与双侧子宫穴,进一步通调脏腑气机,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气滞血液,减轻疼痛等症状[9~10]。艾灸药方中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郁金香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柴胡疏肝解郁;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当归调经止痛、养血活血;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将药饼置于上述穴位进行艾灸,诸穴配诸药,进一步增强行气活血、疏通筋络、行气止痛等效果,有效减轻患者腹部疼痛症状。在穴位艾灸基础上采取的肌肉运动,通过多方位拉伸肌肉,可增强肌肉纤维断裂阈值,扩大盆骨活动范围,消除肌肉痉挛,有效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痛经。此外,肌肉运动作用于患者体表,可产生热效应,有助于加快患者周身血液流动,使胞宫瘀血消散,畅通气机,恢复机体气血运行。穴位艾灸、肌肉运动两者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可有效减轻经前、经期的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血色紫暗等症状。

综上所述,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在气滞血瘀型PD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利于缓解患者症状。

猜你喜欢
症候经期血瘀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