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9-18 09:06马军艳王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马军艳 王翠

(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 河南焦作454002)

翼状胬肉在基层眼科十分常见,主要和烟尘、紫外线及气候干燥等因素相关[1],患病人群多为户外工作者,例如建筑工人、农民。临床表现主要是睑裂部球结膜处三角形增生,且会逐渐向角膜侵犯,对患者视力、面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当前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有研究指出,单纯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复发率较高,可达20%~70%[2~3]。本研究选取我院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后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案,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9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5.28±6.79)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6.10±1.25)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6.07±6.13)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6.38±1.4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原发性翼状胬肉,且处于静止期;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脏器功能不全者;无法耐受手术者;伴甲亢及结缔组织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自住院第1~2天完成常规检查及积极预防感染后,对照组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术前局部表面麻醉选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03352),用开睑器完成开睑操作,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61023722)浸润麻醉,其位置为胬肉表面球结膜下方,分开浅层角膜,以前弹力层为限,提起胬肉头处,将胬肉、角膜组织分离,以角膜缘为限,沿角膜缘分开球结膜,分离处置巩膜上胬肉组织,彻底清除胬肉以及变性不良组织。实验组则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操作与对照组一致。取2%利多卡因局麻患者颞上方球结膜下方,取球结膜移植片,切取和胬肉缺损区相同大小,取前界到角膜缘内0.5 mm左右,在巩膜创面处移植结膜片,吻合后取10-0尼龙线对球结膜、移植片间断处进行缝合,同时在浅层巩膜上处予以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开放点眼,滴眼液交替滴注,选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67439)、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63524),每天3次,角膜上皮修复完成后单独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每周3次,连续用3周。

1.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创面愈合且光滑,未发现结膜增生情况;有效:创面愈合良好且平整,未发现结膜增生情况;无效:部分创面愈合,结膜没有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比较(±s)

?

2.2 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比较(±s)

表2 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比较(±s)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创面愈合不良1例,睑球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出现相关并发症8例,其中6例创面愈合不良,2例睑球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慢性眼科病,阳光充足、多风区域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沿海、高原地区[4],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长时间受强烈光线、紫外线眩光照射的室外工作者。因翼状胬肉伸展至角膜,遮蔽瞳孔引发牵扯,不仅会对人体面部美观带来影响,还会促使散光发生让眼部不适,进一步导致视力下降、变形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5]。而在电镜观察下,不仅会发现翼状胬肉呈程度不一的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其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也会有增生改变。角膜缘干细胞被破坏引起局部抗原成分改变,引起局部变态反应,血管通透性提高导致白细胞浸润,使得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被阻滞[6~7],使角膜缘的屏障功能受损,自角膜生长结膜组织、新生血管,最终形成翼状胬肉。

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式较多。有研究表明,不同术式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也有一定差异性,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存在遗留角膜创面较大,角膜修复期间会使角膜发生形态改变,让术后视力恢复受到影响,术后复发率较高等缺陷[8~9]。为了弥补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不足之处,大量学者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病变与翼状胬肉复发有密切关联。角膜缘基底上皮层四周干细胞较多,具有促使角膜上皮组织再生作用,干细胞对于细胞组织再生、更新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除了自体移植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因素,对于患者而言眼部取材痛苦更少也更方便,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前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更低,拆线时间也更短。另外角膜缘干细胞能够依据角膜弹性来缓慢恢复,维持角膜修复后的正常功能,防止散光发生,并且邻近胬肉范围内角膜缘干细胞能增殖、向心性运动,从而覆盖角膜上皮缺损、病变区域角膜。

为了确保移植手术成功,植片来源、大小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上下两侧角膜缘的干细胞分布多于鼻颞侧,而鼻、颞侧又位于睑裂部,这也是翼状胬肉常见于角膜鼻颞侧的重要原因,因此,多数角膜缘干细胞供体取自颞上、下部。足够大小移植片可防止增生组织入侵,因此颞上方取植片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患者角膜散光、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由此可见,联合手术方案较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更可靠。

综上所述,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同时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并降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被“夸张”的眼病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