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2021-09-21 14:16吴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吴慧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来本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的儿童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儿童在预防接种时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还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儿童中有26例儿童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性良好,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儿童中有20例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率为66.67%,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依从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儿童对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明显提高儿童对预防接种的配合,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接种采用心理护理值得在各接种中心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46-02

预防接种是经人工培养并通过一定处理后安全的病菌及病毒等疫苗,接种给健康人的身体中,达到使健康人不生病的前提下产生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一种目的。国家大力扶持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及预防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扩张及传播,且儿童是国家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开展全民免疫,几十年来的广泛传播和普及,不但控制了疾病在儿童群体中传播[1],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婴幼儿开始,有利于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接种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被传染的威胁,尽量做到不被传染,这也是国家对儿童的一项保护措施之一[2]。预防保健科是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场所之一,针对于接种群体是儿童,儿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儿童群体年龄太小,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智还没发育成熟,害怕疼痛,导致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儿童很容易出现紧张过度、恐惧害怕等心理,对于预防接种产生抗拒、焦虑的情绪,经常在预防接种中心看见大哭大闹的场面,家长因担心孩子或因孩子的情绪产生烦躁的情绪,这些均不利于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整个过程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接种工作顺利完成。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具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来本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的儿童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有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在6个月~6岁,平均年龄(3.1±1.2)岁,接种的疫苗类型有乙肝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以及甲肝疫苗。在试验组中,有男童16例、女童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4±1.1)岁,接种的疫苗类型同对照组。参加本次研究的所有儿童及其家长在参加研究前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及目的,在参加研究前由相关的研究医生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本次研究的详细介绍,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具体如何操作,均是通过家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正式参加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各保留一份。参加本次研究的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类型情况等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进行各项核对,包括儿童的年龄、姓名、疫苗本等确认本次疫苗和上次疫苗时间间隔正确,儿童有无接种禁忌,儿童是否做好接种疫苗的准备,如有的疫苗接种前、后半个小时内不能吃奶等,核对完成确认无误后再对儿童进行疫苗注射,确保正确接种、安全接种。试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针对被接种儿童的年龄,对其进行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所有接种儿童的共性在于,均对接种环境感到陌生,对环境有恐惧的心理,对接种人员非常陌生,自然的有抗拒心理,对于年龄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部分儿童还处于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的阶段,最常用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哭和闹,看见白大褂就恐惧、害怕。年龄处于3~5岁的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可通过语言及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且通过对接种人员白大褂的认识,采用逃避、抗拒、哭闹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基本上对于疫苗接种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这是必须进行的一项,但因其不成熟的心理和害怕抗拒的心理任然还是会哭闹,不配合接种的情况发生。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及情绪,同时也考虑其教育程度及接受能力,为接种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满足其心理诉求,如专门在接诊中心设立一个小孩玩乐的区域,里面可以方式一些图书、玩具、滑滑梯等游乐设施,同时放置一个电视机,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这些都免费为儿童提供。隔离接种区、候诊区及观察室,减少负面情绪在儿童之间的传播和传染,使接种工作更好的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接种依从性分配合、不配合;護理的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试验组儿童中有26例儿童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性良好,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儿童中有20例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率为66.67%,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依从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儿童对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现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得到大大的提高,近几年来,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十几年的普及和宣传现已被社会各人士广泛的认可,儿童经预防接种,能有效的减少成长过程中感染多种疾病,降低多种疾病的病房率,帮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接种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毕竟年级太小,加之预防接种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属于侵入性操作,对于儿童群体来说预防接种时会产生痛苦的,同时加上儿童对各方面的认知不够,面对预防接种时容易出现哭闹、抗拒、逃避、恐惧、害怕及不配合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因儿童的这些心理和情绪,使得在接种时情绪波动大,消极负面的情绪对接种效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且不顺利的接种过程对儿童影响也不好,容易引起其不良的身心发展方向[5]。心理护理是从儿童的心理活动去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从儿童的心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接种环境,鼓励和安慰儿童,与其建立好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儿童克服对接种各种负面情绪,同时帮助儿童转移注意力,把对接种的害怕转移到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放松状态,在接种过程中给予儿童充分的鼓励与肯定,使其能够有信心、有勇气面对接种,提升儿童的勇气以及配合程度。此外,儿童接种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因工作人群的特殊性,需要耐心的面对各接种儿童,且接种工作需准确、快速,尽可能的减少接种儿童的痛疼感,让其对接种不那么害怕和抗拒,努力做到积极配合接种。

从本次研究可知,在预防接种依从性方面,试验组儿童中有26例兒童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性良好,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儿童中有20例积极配合预防接种,依从率为66.67%,两组儿童在预防接种依从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儿童中,有16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13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有1例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儿童中,有12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14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有4例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67%,对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明显提高儿童对预防接种的配合,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接种采用心理护理值得在各接种中心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双娟. 儿童预防接种期间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价值[J]. 继续医学教育, 2019, 33(19): 130-13.

[2] 雷冠华. 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22): 255-256.

[3] 王亚, 陈艳敏.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1): 55, 58.

[4] 刘淑丽.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 2018, 4(36): 22-23.

[5] 王艳.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0): 209-210.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Vaccination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