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1 14:16刘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9期

刘念

【摘要】目的: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分别应用两种检测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进行MGT、MPT检测,分析配血结果。结果:68例患者,交叉配血386次,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血清、放散液MPT、MGT检测不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进行MGT检验不合格率更低,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关键词】ABO新生儿;溶血病;配血

[中图分类号]R722.18;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56-02

Application of microcolumn gel technology in blood transfusion test for children with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LIU Nian(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peoples Hospital of Rongxian County, ZigongSichuan 643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two detection technique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in ABO children with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and analyze their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68 cases of ABO neonatal hemolytic disease were selected, Mgt, MPT detection, blood match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68 patients, 386 times of cross matching, the unqualified rates of MPT and Mgt in serum and effusion of patients with direct anti human globul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Mgt test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in ABO children with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is low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ABO neonate; Hemolytic disease; Blood matching

ABO新生兒溶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一般为A型、B型,母体血型为O型,从其发生原因上看,主要为母体与婴儿血型无法吻合导致新生儿、胎儿出现免疫性溶血[1]。对于该类新生儿,在输血治疗时若按常规方法同型输血则可能导致溶血反应加重,因此,为确保输血安全,应采取可靠的检验方法。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 MGT)、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aintenance panel trainer, MPT)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2],为对比两者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本文将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分别应用两种检测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8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纳入标准:①符合ABO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黄疸改善后出现严重贫血,母体血型为O型,患儿RHD血型检测阳性;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心脏病家族史患儿;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患儿;③有药物过敏史患儿等。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31例,年龄在1~5 d,平均年龄(2.78±0.67)d,体质量2.41~3.30 kg,平均体质量(2.98±0.13)kg。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MGT、MPT检测,采集患儿血液标本,离心10 min,2 000 r/min,分离血清及红细胞,使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次。取部分红细胞,使用生理盐水进行3%细胞悬液,检测血清学3项。取1 mL红细胞悬液,加入1 mL生理盐水,水浴7 min,温度56℃,随后离心处理3 min,2 000 r/min,收集上清液做放散液,随后分别应用MGT、MPT进行主侧交叉配血。MPT主侧交叉配血:采集血液标本,与标准血液标本同时配血。取2支试管,分别置入2滴患儿血清、红细胞放散液,再置入1滴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置入0.7 ml低离子介质,均匀混置后,置入2滴聚凝胺溶液,离心操作10 s,1 000 r/min。处理干净上清液后,摇晃试管,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若未发生凝集则重复一次。凝集后,置入2滴重悬液,混合后,观察结果。MGT主侧交叉配血:取患儿血液标本,使用微柱凝胶试剂卡,将血液标本放入凝胶试管,离心操作5 min,取出观察结果。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完成。

1.3评价标准 ①分析本组患儿的血清学3项指标;②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类型和血清交叉配血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学3项指标分析 本组68例患者,经血清学3项检查均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其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68/68),血清游离抗体阳性率为86.76%(59/68),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为52.94%(36/68)。

2.2直接抗人球蛋白类型和配血结果分析 本组68例患者,交叉配血386次,MPT血清检测不合格50%(193/386),放散液检测不合格41.97%(162/386),血清MGT检测不合格10.36%(40/386)、放散液检测不合格8.29%(32/386)。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血清、放散液MPT、MGT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水肿、黄疸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引起继发胆红素脑病,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干预非常重要。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胎儿阶段遗传了来自父亲基因而母体不存在的抗原,母体产生抗体并进入胎儿体内,即母源溶血性IgG抗体,部分抗体在分离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会附着于红细胞,由于抗体抗原不相容,导致红细胞损伤。在诊断溶血病时,需要进行游离血清、直抗球蛋白、抗体放散的血清学3项指标检验。本组68例患者,经血清学3项检查均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其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血清游离抗体阳性率为86.76%,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为52.94%,可见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最高,可达到100%,其次為游离抗体试验,而直接抗人球蛋白的阳性率最低。在诊断时,为提高诊断的可信度,一般需要结合三项检验指标。

在临床治疗时,为快速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且输血频率极高,一旦输血过程操作不当、血液制品质量较差,则可能引起不良输血反应,增加治疗风险,甚至可能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因此,为减轻输血反应,应对患儿血型进行严格的鉴定和配对。在交叉配血检验时,需要采集患儿的血清标本及红细胞放散液标本,从而了解供血红细胞、溶血性抗体的相容情况。常用检验方法包括酶法、盐水法,但两者均局限性较大,前者验证时间较长,而后者则准确性度较低,容易出现漏诊。

近年来,MPT、MGT逐渐成为交叉配血检验的主要技术,其中,MPT检测迅速,且操作简单,其检验原理为凝聚胺自身带正电荷,与红细胞结合后,可降低红细胞表层的电荷数,产生非特异性凝聚。同时,利用相对溶液的中和作用,可使红细胞分散开。但由于特异性抗体凝集后不易散开,因此检测时间较长,且若抗体水平未达到额定标准,则会造成漏检或假阳性结果。而MGT是一种具有较强特异性和灵敏度血型血清学技术,通过将标本制成凝胶,使用微管柱灌注,对红细胞进行过滤,同时将凝集红细胞保留。该检测方法检验结果较为直观,且对显微镜无依赖性,离心处理后,凝胶上层、中间可见分散结果为阳性,底部为阴性,通过结合两种两者的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提高MGT检验的准确性。同时,MGT结合了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两者优势,不仅提高了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不规则抗体的鉴别。但MGT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检测时间较长,不适合急诊配血,且对不完全抗体难以辨别。以往有研究显示,血清、放散液MPT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9.78%、42.73%,MGT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0.13%、8.37%。在本次研究中,本组68例患者,血清MPT检测不合格50%,放散液检测不合格41.97%,血清、放散液MGT检测不合格10.36%、8.29%,也显示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血清、放散液MPT、MGT检测不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也证实了两者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与MPT相比,MGT检测的不合格率更低,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本文结果表明,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进行MGT检验不合格率更低,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覃日吉, 谭玉清, 杨莉莉, 等. 微柱凝胶卡在辅助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价值[J]. 广西医学, 2018, 40(15): 1732-1734.

[2] 陈月宽, 颜利江, 付怡欣. 用微柱凝胶法快速检出IgG抗-E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8): 2813-2814.

[3] 张士跃.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1): 126-128.